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一则,听故事,轻松学《论语》,什么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020-02-14 20:48:05)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我被教坏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侍卫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一个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人端给重耳喝,重耳这才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其腿上割下来的时候,不禁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的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那些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他母亲一道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就给晋文公献计,让他从三面火烧绵山,留出一面,以此逼出介子推。晋文公心急如焚,竟同意了这个不靠谱的主意,于是下令放火烧山。


  结果,大火烧遍绵山,却也不见个介子推的身影,直到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待到为逝者装殓时,人们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是介子推对晋文公最后的劝诫。

  为纪念介子推,痛心不已的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当天禁烟火,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那颗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无论是寒食节,还是还是清明节,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反省,追思,感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历史,重自省,重感恩的民族。三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无念尔祖,聿yù 修厥德”,“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诸多感恩父母,知恩友人,追念先祖一类的民歌,平常的谚语里我们也经常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终”的本字最早是“冬”,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甲骨文中由一个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的图案组成,既表示把粮食收好藏起来,也表示某个记录的终结。造字最原始的本义即指: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


  孔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从不谈论,也不迷信,比如死,他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怪力乱神,他也是“敬而远之”。尽管他不谈论死,不谈论鬼神,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祭祀之礼。通过丧祭,祭祀之礼,人们能夯实不忘根,知来处,有敬畏,懂反省,怀感恩等修身功夫。


   慎终也可以指谨慎的思考生而为人,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对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时刻要保持自爱自重。而追远则可以说是,要常让自己想想,先祖为我们留下过什么,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那人民的道德修养自然会越来越高。


  曾子说:“庄重地对待祭祀之礼,深入的思考一番我们来这世上走一遭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虔诚地追念久远的祖先,礼敬中华文明的圣贤,在继往的传承中不断升华,在自省自新的开创中不忘根本,这样自然能使社会风俗道德一天比一天纯洁,笃厚。”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