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德道经》与流通版《道德经》,差别太大。我举几个核心的例子。
流通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帛书版:上善治(注意)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流通版:大器晚成
帛书版:大器免(注意)成
流通版:致虚极,守静笃
帛书版:致虚,极也;守情(注意),表也
流通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帛书版:道之物,唯望唯惚
值得注意的是,修身者都非常喜欢提一个词:静。诸葛亮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代很多修身者,也说核心是修静。但是我们看帛书版,人家没有提静字,而是用虚。再看上乘上品炼丹者这么说:以真空为炉,以太虚为鼎,以天光为进火,以圆明为药物,以恍惚为抽添,以清净为沐浴,以无为为外护,以不争为防危,以妄情为渗漏,以不染为革秽。连上乘上品 都没有提到静字。所以说,静字可能就是妄,人家正统的有核心修养的人往往不用它,而是用虚。静是「虚」的外表,不是用功的下手处。所谓虚,指:使「识神」虚,使「后天意识心」 虚。帛书版德道经是一本修真专著
,人不真,不谈善与美。 再看帛书版的「免成」,与流通版的「晚成」,这区别又大了。心有为,不虚,有功,则是晚成,但很明显,与修真 向背。 至于「望」字,本宫理解的是:闭目之后,望向“眼前”的漆黑,什么都不做,慢慢就“惚”。所以,帛书版 确实是修真专著,而通行版 确实是被后汉的仕儒篡改之后的版本。
望向漆黑,寓意为“无”。
“无”则虚。
虚则有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