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元培: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何却没能写出什么大作?

(2019-12-11 13:34:27)
标签: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天真作少年


    蔡元培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深入反省了他的读书之失——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

     文章的最后,他总结他读书不得法的过往并劝告后来者——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动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我想,读的书太庞杂,不知轻重,以至于贪多嚼不烂;读书笔记做得少了,以至于读过的书不能牢记,——这大概是一般读书之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读书要专,我以为这绝不是说一个人读书面要小,而是讲在浩瀚读书面的基础上,人于精力分配上必须要有轻重之分才可以。具体来说,我以为读书分轻重的实践途径至少有二:


   一是找到几本中华文明源头上的经典之书,如《论语》,《孟子》,《诗经》,《老子》,《庄子》,《易经》等,将这不多的几部最为经典的原著先入个门,甚至于登堂入室,然后再读其他。再者,是学会抓住自己内心真正喜好,自以为值得深入研究的某一个或是几个领域,于其中下狠功夫,将其搞透,然后以此为基底,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地由一花一水,照见万千世界。


   其次,读书做笔记是真的很有必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人对书中某些感兴趣的点只有暂时的明白,留下的印象也是暂时的,时间一长,这印象就容易被另外的同类东西搅浑,或是被诸多新知识所覆盖,这便是遗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此,用笔亲自记录下书中让自己心之所动,或是能引起自己思考和疑问的地方,便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记忆的方式。相对于其他记东西的方式来说,亲自手动做笔记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手动做笔记这个过程是一个人手眼脑心全面动起来全面结合的过程,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经历自然于生命中留下的体验和印记也深。再说,做过的笔记,我们还可以时常拿来翻阅,不断的复习,反复的看,再三的用,久而久之即形成永久记忆。历史上如苏东坡读《汉书》,近代如钱钟书写《管锥篇》,大文豪大师们开辟出的新世界无不是以烂笔头这种看似笨拙却又无比有效的方式起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