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等会儿又要给家长和孩子们上一堂公开课,是关于古诗的,想着,好是激动,上一次上这种课已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
以前的课堂上,我对自己最要反省的一点是,心有点急,以至于语速就不是一般的快,有的时候快到连大人都反应不过来,——何况孩子呢!这真的很不好,也不是一个先生应有的修养,连讲个话都急,那课堂上还有什么其他的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呢?
学生时代被应试体系毒害得太深,那时我成绩考了第一还不够,吃饭要第一快,走路也要第一速,什么都得争个“快”,争个“速”,仿佛不快了,不速了,这个世界就会把我抛弃似的。弄得自己给自己背上一种虚妄而莫名的危机感,时间一长,还习惯了,认同了。
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这样下去,坑害的不仅是别人,也是我自己。这些年,不仅说话被我“赶”坏了,身体也快被我“赶”伤了,我到底是要急个什么呢?天要塌下来了?还是地要崩陷了?还是有谁时时刻刻在拿着刀子逼我要快?不是,都不是!
既然都不是,既然是自己把自己弄成真样的,那就应该自己及时拯救自己。我得让自己心平气和,气定神闲下来,讲话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听者听我发声,觉得我像是在吟诵,像是在玩儿音乐,像是在琅琅读诗,这就够了,——这也才是正道。
除了专注于声音的吟诵家们外,也有两个前辈说话的风格,我很欣赏,暂且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参考参考,学习学习。
一是易中天老师,他博实笃定,诙谐可亲,表面严肃,里子却一团和气;二是李安老师,他得失无意,和而自然,不大喜不大悲,又光而不耀。他们俩开口都很泰然自若,宠辱不惊,听者聆听他们说话时,也觉得很放松,很舒服。
今日,新开始,以为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