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和庄子眼中君子的异与同

(2018-09-12 10:28:14)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论语》中的君子:
 
  “君子不器。”
  “君子义以为上。”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君子泰而不骄。”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中“君子”多是一个人“德性,修养”的外在表现。人真诚,正直,谦和,行事有仁有义,处世坦荡从容,——这是孔子欣赏的“君子之风”。


    在孔子看来,人少有“生而知之者”,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后天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有所受有所不受,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的时候,他的人格才趋于君子之人格。



    《庄子》笔下的君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从自然的角度看,庄子认为,人并不存在小大;以人理的角度来说,侔于天者,不害其天性者,可谓之君子。君子独能游外以冥内,任万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真性不虚。


   庄子眼里的君子孑然独立,不仅自己独立,也尊重别人的独立。在庄子看来,真正的交情只存在于两个各自独立,天性圆融的人之间,正如此,莫逆之交看起来就像没有交情一样,如水一般淡。


    庄子觉得,真正的君子不必时时抱着仁义不放,那种不偶于物,而率其本性者,就是天然的君子,这种天然的君子身上,仁义不修自有。这种人遇事时,忘其所知于当下,绝不用心预待,假如心中先起了某个意,他们就觉得不如止而勿往。形之改变实质不过是宅舍之日新罢了,死而不亡者寿,他们不以死生概意。同时,他们活着,逍遥从心,不知就先,不知就后,不以哀乐概怀,不以得失累心,无所避就,与化俱往。这样的人是真金子,无需使心去谋虑自己的未来,未来也依然光明四射,如“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孔子的君子是从中道,人道修出来的,庄子的君子是从上道,天道化出来的,二者殊途同归,无有高低,君子在他们那儿都是指“真正的人”。想成为真君子的世间各人,只需根据自己根基的不同自由选择相适应的途径去证即可。


    当然要正视的是,世俗之人真正能有天机从上道去遁入为君子的并不多,而跟着孔子从中道入门,显然要简易得多。中道磨炼到极致,其里外,面貌,言行,神态,看起来跟上道而来的人并无两样,对此,庄子在《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