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就你的,除了你自己外绝没有第二个人
(2018-09-11 12:57:54)分类: 我被教坏了 |
开学之际,有个学生怪他爸妈没有给他报这个班,少报了那个班,还威胁说以后成不了才就怪他爸妈。
我听后,真是无语。且不说这世上可报的班已多到他完全报不过来,他爸妈又不是世界首富,如何能满足他所有要求?单说他那种习惯倚赖外人外界的心理,这就真的很危险,严重时甚至是万劫不复的不可救药。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从诸子百家的创始先贤们起,再到神农,岐伯,
伊尹,彭祖,伯牙,师旷,左丘明,司马迁,许慎,刘勰等各个新领域的奠基者,直至管仲,李延年,孙思邈(古代名医几乎百分之百都不是官方教育机构出身),欧阳修等各行精英,他们几乎都没怎么受过正规教育,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出类拔萃,名垂青史。近现代中外名人,如,钱穆,华罗庚,吕思勉,陈垣,易卜生,安徒生,卢修斯塞内卡,高尔基,法拉第,爱迪生,杰克伦敦,莎士比亚,达芬奇,本富兰克林,福尔摩斯,伊隆马斯克,比尔盖茨......这些人无一例外,没有靠父母,没有靠外界,全都是响当当,实打实的自学成才。
这世间,有一点成理最明显,——任何行业,任何门类,任何思想,一开始几乎都是空白的,总有第一个人,第一个人一定是靠自学的,就像鲁迅说的脚下的路,“世上本没有路”,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就是开辟鸿蒙的,就是独思,独创,独立,独行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求“师心,师自然,师造化”,这些极先进的思维启迪人们最好的成长途径永远都是“自学自思,自省自新,自觉自悟,自通自化”,而不是叫人去倚赖什么“老师”。
鲁迅在他《导师》一文中直言不讳道: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
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传,岂不可笑!
对于不甘平庸的青年,该怎么走,鲁迅在文末是这样建议的:
——这大抵是我于书中所读过的把“老师”一词看得最通透的一段论述,完全可直给那些一心只想依侍老师,依侍外界的学生们一顿猛烈的当头棒喝。
致虚极,守静笃,沉下来,潜心笃行,下真功夫以自学,自学然后知不足,自学愈深,志愈洁,性愈澄;自学愈广,愈知自己的浅薄,愈见得自己的渺小;习惯自学之人,也自然会实心而谦冲,持盈而信足,光亮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