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书中来公众号《青春正当年》连载之建极闲邪(九)
(2018-04-29 16:10:57)
标签:
青春正当年我从书中来公众号杂谈 |
斜对角的心舒同学看到我跟大郃同学说得这么仔细,她也兴趣盎然,忽然联想到一个问题,便笑问我:“老师,那我就问你,为什么悠闲的“闲”字里面是一个“木”字呢,悠闲不是一种安静无事的状态吗?我怎么想它也是跟木头搭不上边的啊。”我听到这个问题时,当时就惊呼了,这个世界上真的到处是“玉”,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雕琢而已。对学生学习来说,我始终认为善于提出问题永远比急着解答问题更重要。听到心舒的这一问,我此时毫无保留的当着班上所有同学们的面,夸心舒这个问题问得好。我顺便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过这类似的困惑,大多数都是摇摇头。
我接着又说:“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永远要比答案多,善于提出疑问的人多是可赞可敬的。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就是此刻,我们人类仍存在着数不清的未解之谜,科学解释不了,教派解释不了,思想家哲学家们都无法解释,但这些问题就是存在着,并不因为人类的不能解决而消失。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千奇百怪的疑惑,这个世界才变得可爱起来,变得不再单调,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人类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人类文明因此得以持续发展。人类现在很多不能解答的问题有的是千万年前就有的,有的千万年后依然存在着。从今往后,人类仍将会继续生出更多新的无法及时给出答案的问题。这就启示我们一个很浅显的学习观,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始终都要保持着一个开化的思维。
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有没有问一问自己,眼脑心胸是否还是不够宽广高远博大?眼脑心胸是否能放的再宽广再高远博大一些?眼脑心胸是否可以放的更宽广更高远更博大一些?读书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我们不全知道不要紧,但我们要学会去深思,去发问。人类上古的大圣大贤们,都有很多疑问,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我很诚实的告诉大家,现在的我不知道的要远远大于我所知道的。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跟大家讲几则小故事。”学生们听说我要讲故事,都兴致满满的放下了手中的笔,侧耳聆听。
我先为他们说了《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的“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的拓展故事—“项橐三难孔子”。学生们听完后感觉这似乎颠覆了他们传统的“老师观”,我便继续说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至圣先师孔子都有这么多不知道的,何况我们呢?孔子敢拜七岁的项槖为师,他还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子。正如《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泰伯》:“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世界上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只有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人才会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亮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当我们学来的越多,就会越发现自己懂的太少。《庄子·秋水》中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知识是无穷的,而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参透更接近本质的深层经典知识和贴近真理的大道。”
说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小典故,为了使同学们明白的更彻底一些,我现场演绎了一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小的圆,便跟同学们笑说:“如果这个圆内是我知道的知识,那么圆外的我都是不知道的。关于这个圆,谁有什么疑惑没有?”同学们听了有些惊叹,自守同学忽然问:“老师,圆圈越大是不是说你不知道的越多?”我愕然,其他同学忙修正说圆圈越大该是不知道的越少才对,我笑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没有绝对的答案,我至少可以从两三个角度来回答大家。圆越大,如果在一个有限的面上,确实是圆越大,圆外面的越少。如果是在一个无限的面上,我很真诚的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会是怎样。如果不是在同一个面上,就更无法比较,好比现在你们脑海里具备的有些思维,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也未必晓得。再从一个角度来说,圆越大,圆的边也越大,圆的边就是代表着我不知道的。换句话说,我知道的越多,那我不知道的也越多。所以我说自守同学问的问题问的很好。”正当我要问自守同学是怎么产生的这个疑问时,心舒同学有些急了,向我说:“老师,我爸爸快要来接我了,我奶奶生日,今儿我要早点回家,我刚才的问你的那个问题你还没回答我呢?”我恍然才意识到原来我讲的有点远了,忙笑道:“真的对不起,不是你提醒我,我还忘了。我现在告诉你,你说的这个“闲”字在一九五六以前是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的,本是两个汉字,“闲”和“閒”,最后合并为现在的这一个“闲”了。先说第一个闲字,一个门字里面一个木的这个闲字开始是表示一个木头横在门后面,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黄钟同学抢答:“门关着,不让人进来。”天心同学笑着回答:“难道是相当于我小时候乡下家里门后面的那个门栓?”我笑说:“你们说的太对了,是的,这个闲字的本义便是门栓,栅栏,或是养畜牧的圈。后来引申为“防御,阻隔,限制,约束”等含义。”我又问:“第二种闲字,是一个门里面有个月字,你们喜欢看月亮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笑答:“喜欢。”我又问:“如果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屋里玩着,无意间透过一扇门或窗的空隙望见了外面天空中有一轮明月高高挂起,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大家都说“好”“很好”“心情好”“欢喜”“愉悦”等等很多,我夸赞他们答的狠是,然后又说:“这个“閒”本义是“间隙,空隙”等,后引申为“没事可做,放着不用,不相干”等含义。好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两种闲字,我给你们出几道选择题,大家猜猜各取哪个闲字。说完,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了“闲邪;闲适;闲钱;闲事;龙与闲驹,虽收放心,闲之维艰;闲之以义;建极闲邪”。
同学们不一会儿就将答案写好递给我了。我稍稍一看,大致上都答的正确。我表扬了他们之后,然后再笑问学生们:“你们现在知道了悠闲的闲本该是那一个闲字呢?”“门里有月的那一个。”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笑着抢答道,这一刻他们脸上不止是自豪。预感到他们心中还会存在着其他相关的疑惑,我紧接着又帮他们溯源的讲道:“悠闲的闲在一九五六年以前其实就是我刚才讲到的第二种写法。”“那为什么现在不这么写了?”心舒急着问,我说道:“我们国家在一九五六年对汉字进行了简化改革,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有一部分是由古代正体汉字自然简化演变过来的,更多的是一九五六年人为有意识的把大量古汉字做了一定的硬性简化规范,这其中一类是对正体古字笔画的“省简”,另一类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大家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来,汉字简化的这个过程中有顺其自然的合理的部分,也有诸多人为臆妄硬改不合理的......”
我接着又说:“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永远要比答案多,善于提出疑问的人多是可赞可敬的。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就是此刻,我们人类仍存在着数不清的未解之谜,科学解释不了,教派解释不了,思想家哲学家们都无法解释,但这些问题就是存在着,并不因为人类的不能解决而消失。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千奇百怪的疑惑,这个世界才变得可爱起来,变得不再单调,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人类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人类文明因此得以持续发展。人类现在很多不能解答的问题有的是千万年前就有的,有的千万年后依然存在着。从今往后,人类仍将会继续生出更多新的无法及时给出答案的问题。这就启示我们一个很浅显的学习观,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始终都要保持着一个开化的思维。
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有没有问一问自己,眼脑心胸是否还是不够宽广高远博大?眼脑心胸是否能放的再宽广再高远博大一些?眼脑心胸是否可以放的更宽广更高远更博大一些?读书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我们不全知道不要紧,但我们要学会去深思,去发问。人类上古的大圣大贤们,都有很多疑问,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我很诚实的告诉大家,现在的我不知道的要远远大于我所知道的。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跟大家讲几则小故事。”学生们听说我要讲故事,都兴致满满的放下了手中的笔,侧耳聆听。
我先为他们说了《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的“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的拓展故事—“项橐三难孔子”。学生们听完后感觉这似乎颠覆了他们传统的“老师观”,我便继续说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至圣先师孔子都有这么多不知道的,何况我们呢?孔子敢拜七岁的项槖为师,他还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子。正如《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泰伯》:“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世界上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只有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人才会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亮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当我们学来的越多,就会越发现自己懂的太少。《庄子·秋水》中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知识是无穷的,而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参透更接近本质的深层经典知识和贴近真理的大道。”
说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小典故,为了使同学们明白的更彻底一些,我现场演绎了一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小的圆,便跟同学们笑说:“如果这个圆内是我知道的知识,那么圆外的我都是不知道的。关于这个圆,谁有什么疑惑没有?”同学们听了有些惊叹,自守同学忽然问:“老师,圆圈越大是不是说你不知道的越多?”我愕然,其他同学忙修正说圆圈越大该是不知道的越少才对,我笑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没有绝对的答案,我至少可以从两三个角度来回答大家。圆越大,如果在一个有限的面上,确实是圆越大,圆外面的越少。如果是在一个无限的面上,我很真诚的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会是怎样。如果不是在同一个面上,就更无法比较,好比现在你们脑海里具备的有些思维,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也未必晓得。再从一个角度来说,圆越大,圆的边也越大,圆的边就是代表着我不知道的。换句话说,我知道的越多,那我不知道的也越多。所以我说自守同学问的问题问的很好。”正当我要问自守同学是怎么产生的这个疑问时,心舒同学有些急了,向我说:“老师,我爸爸快要来接我了,我奶奶生日,今儿我要早点回家,我刚才的问你的那个问题你还没回答我呢?”我恍然才意识到原来我讲的有点远了,忙笑道:“真的对不起,不是你提醒我,我还忘了。我现在告诉你,你说的这个“闲”字在一九五六以前是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的,本是两个汉字,“闲”和“閒”,最后合并为现在的这一个“闲”了。先说第一个闲字,一个门字里面一个木的这个闲字开始是表示一个木头横在门后面,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黄钟同学抢答:“门关着,不让人进来。”天心同学笑着回答:“难道是相当于我小时候乡下家里门后面的那个门栓?”我笑说:“你们说的太对了,是的,这个闲字的本义便是门栓,栅栏,或是养畜牧的圈。后来引申为“防御,阻隔,限制,约束”等含义。”我又问:“第二种闲字,是一个门里面有个月字,你们喜欢看月亮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笑答:“喜欢。”我又问:“如果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屋里玩着,无意间透过一扇门或窗的空隙望见了外面天空中有一轮明月高高挂起,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大家都说“好”“很好”“心情好”“欢喜”“愉悦”等等很多,我夸赞他们答的狠是,然后又说:“这个“閒”本义是“间隙,空隙”等,后引申为“没事可做,放着不用,不相干”等含义。好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两种闲字,我给你们出几道选择题,大家猜猜各取哪个闲字。说完,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了“闲邪;闲适;闲钱;闲事;龙与闲驹,虽收放心,闲之维艰;闲之以义;建极闲邪”。
同学们不一会儿就将答案写好递给我了。我稍稍一看,大致上都答的正确。我表扬了他们之后,然后再笑问学生们:“你们现在知道了悠闲的闲本该是那一个闲字呢?”“门里有月的那一个。”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笑着抢答道,这一刻他们脸上不止是自豪。预感到他们心中还会存在着其他相关的疑惑,我紧接着又帮他们溯源的讲道:“悠闲的闲在一九五六年以前其实就是我刚才讲到的第二种写法。”“那为什么现在不这么写了?”心舒急着问,我说道:“我们国家在一九五六年对汉字进行了简化改革,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有一部分是由古代正体汉字自然简化演变过来的,更多的是一九五六年人为有意识的把大量古汉字做了一定的硬性简化规范,这其中一类是对正体古字笔画的“省简”,另一类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大家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来,汉字简化的这个过程中有顺其自然的合理的部分,也有诸多人为臆妄硬改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