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十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和课程改革本身的要求来看,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上的变化。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并且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这是一个良好的转变。
2.对于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把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游戏活动中或比赛活动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这是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一个要求。
3.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更丰富,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综合性、多元化、过程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和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到学生有哪些变化并及时地给予恰当准确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总之,课程标准确实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时刻以新的理念和积极地态度组织好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
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去来达到,我们认为,只有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很好的学习、领会,把态度、知识、技能综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把课程理念分为四个层面,可归纳成16个字: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关注差异。这四个基本理念是我们对体育课程应有的态度,反过来也是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首先,健康第一的理念,涉及的是基本教学态度的问题,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通过教学技能去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是更要关注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在整个的教学计划里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具体到单位计划里,甚至在教案里面都有所体现。当然并不要求每一节课都要体现所有目标,每一节课可以以一个目标为主,例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身体机能,而下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下一个单元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健康第一的原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第二,激发兴趣。在中小学里,激发兴趣是体育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积极的持续的评价和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实际上学生是很喜欢体育课的,关键是教师把激发兴趣的理念牢牢地记在心里,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来。把激发兴趣作为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它对体育课根本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多少年来,中国的体育课程从未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一个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来对待,主要提倡的是锻炼习惯。旧的体育课的大纲标准也提出了培养锻炼习惯的目标,大家知道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养成的,一个对体育没有兴趣的人也可以通过训练培养起锻炼的习惯。学生一旦离开学校之后,由于缺乏了持续的训练,习惯就很难继续下去了。这主要就是因为他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所以,学生在学校培养起运动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课程标准现在明确提出了激发兴趣的目标,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无论从专业态度上,还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三,学会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达到第三个要求——学会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这只能通过教学去实现。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样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样就不会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老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而是转变为老师带着学生去做他们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学会自己学习。所以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解要准确,如何主导,与以前的认识不一样,学生的主体性更宽更广,并且这种主体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可能。第二个方面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有方法,有手段,不能生硬地去教,要通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师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接受式学习是从小学阶段就应该提倡的,虽然有很多动作技能还是要讲解示范,但讲解示范要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调动他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有高昂的情绪,快乐的体验。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进去,例如在在教学组织中,我们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而现在,在练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加进了学生讨论,然后创编和展示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并亲身体会练习给他带来的身体变化以及对自我不断的超越。这一点特别是对于中学生的兴趣激发很重要,如教健美操,教师教了前半部分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主编下半部分的动作,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体育活动,并转为一种终身的持续的对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的态度。
总的来说,通过十年的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方面有所提高,但离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来说是空前的挑战,多数教师随着课程改革已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对自我的专业化发展的自觉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归结到认识问题,一部分教师对自我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还不够,对于体育课程性质的认识仍停留在体育即运动、运动即技术这样一个相对比较陈旧和过时的观念上。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同样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手段,而是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有一些老师固守自己的一套,觉得自己用了多年的是最好的,缺乏谦虚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当然也有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缺乏自觉的意识造成的。认识到问题就要想方设法改进,从教育行政部门,从培训的角度,管理的角度,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是外部的推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从我们教师本人的内因方面入手,一定要提升专业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从内心产生积极的要求,去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