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悟

(2015-06-07 16:25:45)
标签:

股票

分类: 听课感悟

《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悟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庞爱莲

繁忙的五月,让我们高数组在磨课与研讨中获得收获;快乐的六月,让我们工作室的姐妹们再一次聚首,我们又在观课、质疑、争辩中获得启发。

首先感谢刘炳丽、黄贵敬两位老师给我们精心呈现的两节课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初次听两位老师的课,看得出教学功底很深厚,干脆利落,自然大方,是我喜欢的类型。两位老师又各具特色:刘老师灿烂的笑容是孩子们的最爱,而且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倾听能力;黄老师真诚的鼓励、针对性的评价是孩子们参与教学的动力,她又特别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下面我们来品味两位老师的课,经过工作室姐妹们的研讨以及夏老师和教研室郑老师的评析,把收获和感悟整理如下:

1、教材例题的运用

课改以后,强调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于是,我们的广大教师有时就会挖空心思去改变教材,另辟蹊径。可是有时由于我们的想当然,却使教学走了很多弯路。

在刘老师的这次教学设计中,就摒弃了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出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算式各一道,并猜测结果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我想她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课改理念,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找出算理,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有了情境,直接用算式,就忽视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而且书中的情境意在告诉大家通过画图来理解算理,以及用直观图理解最后约分的结果。

黄老师的设计中运用了书中的情境题,但研讨时,郑老师觉得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分类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个情境题不易于学生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对这个情境稍加改变,让学生明白即可。

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个人认为:首先,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其次,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等,适当开发重组教材。

2、算理探究的方式

两节课的重点都是对分数加减法算理的探究。因为,理解算理是掌握算法的前提。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还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另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形式与整数加、减法相比,变化比较大。只有清楚计算的道理,才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计算法则。

两位老师注重了让学生对算理的探究,但是在刘老师这节课中好像出现了一个误区,这也是我们在研讨中提出的疑问:画图和文字叙述是探究算理的两种方法吗?经过争辩,看来是我们没有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原来画图是说理的辅助手段,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就要把图和说理结合起来理解。

理解了这一点,相信刘老师让学生再次用喜欢的方法验证其他算式就不攻自破了

3、回顾反思的设计

新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解决问题中特意设置了“回顾与反思”这一板块,可见它在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黄老师的这节课中注重了对这一环节的运用,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倾注了姐妹们的心血,虽然不完美,但带给我更多思考和研究的空间,也带给我更多的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