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井地摊《泉城晨话》第509期

(2025-10-27 14:22:57)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市井地摊《泉城晨话》第509期
杨延斌
有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思路好像脱缰的野马,竟胡思乱想些不着边际的怪事儿。比如,有很多次来回走过小区通往学校的小桥,看到那些摆地摊做小买卖的人,思路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著名歌唱家郭颂唱的那首名歌《新货郎》,脑海还浮现旧时的买卖人挑着忽闪忽闪上下颤悠悠的担子、打着小铜锣、颠着小碎步走街串巷的情景。
只要泉城街巷里再现了传统的烟火热闹,我心里就有了过日子的幸福滋滋。
近一年来,天天早晚在小区周边走来逛去,看到很多小商小贩早早就摆好了地摊,尤其看到已经几十年都鲜见的民间小吃或小玩偶又出现在街头,心里就冒出一个想法:一早一晚重现在街巷道口的地摊景观,才是居民喜闻乐见的热闹,也是市民最想要的市井繁荣。重要的是,有许多绝迹多年的民间小吃的再现,是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抢救。很多小众消费的民间传统食品,天生就做不成大买卖,所以就没人开店。但是,越是小众的东西,就越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由此,我很感谢那些还能捡拾起历史记忆的农村老人!
最近几十年,遍及全国的“创建文明城”活动,表面针对的就是坚决在城区取缔小商小贩,有些城市采取的强硬手段,似乎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这种作秀式的“创建文明城”,打碎了多少民间底层贫困人家的饭碗!那些只管干面子工程的决策者们,想到过一个个小地摊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存依赖吗?
各处都把“以人为中心”挂在嘴上,可是哪一个摆地摊的人不是人民一分子?有谁想过,指望摆地摊生存的家庭有几百万户还是几千万户?让这些人有了牢固的生存基础,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在某月某天的某个晚上,我和著名诗人桑老恒昌先生微信聊天时,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好似镶嵌在了我心里。他说“每一个垃圾箱都是拾荒者的饭碗”。我把这句话变更为“每一个地摊都是贫困家庭的饭锅饭碗”!
我极不赞成那种既得不到民心又劳民伤财毫无意义的“城创”活动!如果再像以往那样,把街巷路边的小商小贩撵得无影无踪,就等于逼迫那些上不了大台面的民间食品“断子绝孙”了,也会消弱把地摊当成饭锅饭碗的那部分家庭的幸福生活指数。
回看几十年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的城创活动,社会效益到底怎样?是不是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称赞?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总觉得,一个城市逼得小商小贩看到城管撒丫子就跑,绝对是这个社会极不光彩的一幕!漫天下的普通百姓,应该看到什么人才会撒腿就跑?这是个不言而喻的浅显问题!
所有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人民大众不赞成的事,谁干谁失败是必然结果。谁要不是真心实意为民众利益出发,失败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以往,城管的车不停地在市区转,我认为除了激化和小商小贩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起到积极推动城市进步的“润滑”作用。以我之见,没有街巷的繁荣热闹,相当于这个城市没有了人间烟火气。一个大城市的市井繁华,如果没有万千小商小贩做支撑,即便条条大道干净得不见尘埃,这样的“城市文明”有什么实际意义?很值得商榷!
一座高楼大厦的外观不管多么宏伟、豪装、壮观,满楼里装的却是空当寂寥,死气沉沉,这样的大厦不就成了阳光下的“鬼楼”?市民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幸福指数会高吗?我看绝不可能!
让城市居民小区的路旁道口,早晚都有小商小贩存在,到底有什么好处,我有自己的理解。首先,小商小贩的存在绝对利大于弊,这个不容置疑。
能吃得了大辛苦,一大早就把水果蔬菜摆上地摊的绝大多数人,基本都是没有退休金的附近勤劳村民。他们大多卖的都是自家种的蔬菜,一般只有几亩地,分别种这种那,品种倒是不少,但每样单品产量都不多,先不说值不值得卖给菜贩子,就那点蔬菜水果基数,还不够菜贩子们跑一趟的车油钱。
多数农家的年轻人都进了城,指望守家的老人们消费掉自家产的蔬菜是不现实的,他们就指望天天起个大早,或骑三轮车,或乘公交车,把蔬菜水果拿到城里卖。
农民进城卖菜,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市民省了钱,因为他们卖的水果蔬菜,比超市新鲜不说,一般都比超市价格明显便宜。这在客观上抑制了超市随意定价。
现在好了,至少从今年春天开始,几乎每个居民小区的早晚,路边都有了地摊,这样的地摊,既让居民吃到放心而低价的蔬菜,又抑制了方圆一两千米内的超市物价,你说,广大居民,有什么理由不为那些地摊竖起大拇指!
肯吃辛苦的摆摊人,绝大多数是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而且他们大多数都已经是老人,所以有这些勤劳厚道的老农民在居民家门口摆摊,这是我们的福分!
在好奇心唆使下,我经常向住在繁华地段的文友打听这样菜多少钱,那样水果多少钱,经过城里城郊物价比较,我确定凡是有小商小贩的地段。蔬菜水果价格都明显低于没有地摊的繁华区段。
不得不承认,地摊也给市民制造了些许麻烦:比如有的地摊主“给了鼻子就上脸”,把地摊摆在学生上下学必经的路上,还有的把车堵在人行道上。我觉得有些摊主的确缺乏公共意识!但这些都不是容不得地摊的借口。社区可以疏导嘛!
2025年10月24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