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念更新//《泉城晨话》//第291期

(2024-09-14 06:34:26)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观念更新//《泉城晨话》//291

杨延斌

最近多看了些有关老年健康资料,有些新观念不管不靠谱,只要我认为有道理,就想传播给更多人。

我看到深圳儿童医院原院长冷雷教授有一段话,感觉有道理。他说:请大家在做大健康时一定要注意大健康事业中的辩证法。随着人类寿命增长科学界对高寿研究渐多。他的建议有别于传统概念,我认为他的观点才真正适宜老年人。他的观点如下:

1.老人肠胃消化分解机能减退,加上牙齿残缺不能有效咀嚼、切碎食物所以即使与年轻人吃相同分量内容的其营养价值的获取会远少于年轻人。因此老年人不但不能少食清淡更要有丰富的鱼、肉、蛋等品质优良容易吸收的蛋白质

解读:我也不赞成有些医疗专家向老年人灌输少吃荤多吃素的观念。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日渐削弱,咋能少吃荤呢?而且即便天天吃肉吃鱼,也跟不上能量消耗。

2.所有的素食在消化道分解后会转变成糖质,纵然有少许植物蛋白质因为不完全蛋白质”,身体利用率低,无法形成肌肉,导致老人苦于肌少症”,动作虚浮无力不稳,只能小碎步行走。动辄跌倒骨折

解读:为什么有些老年人感觉四肢无力,走起路来只能迈小碎步,这就是身体缺少肌肉的结果。不信你就观察,凡是迈着碎步走路的老人,跌倒的几率很高。

3.活的久,体内细胞分裂次数就多,演变成肿瘤的几率跟着提高。所以越老越易患癌。老年人目前全世界癌症偏高,而世界老龄化的加快,也是目前世界癌症指数偏高的主要因素。所以,荤、食素,必然的结果是这种高升糖的饮食导致体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高量分泌促使身体细胞快速分裂,也就更加体内细胞突变癌症肿瘤的几率!

4.吃的清淡,饮食内容全是谷物、豆类根茎这种高糖负荷,高升糖饮食内容,使血液长期处于高糖血状态,胰岛素长期高量分泌晚年胰岛素抗性必然拉高成人型血糖病必然发生三高,一大堆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接二连三

解读:有些老年人,明明心里想吃肉,却轻信吃肉容易引起血脂高,引发高血压的胡言,导致身体机能快速减退。要我说,想吃肉就随心所欲,别欺骗自己的欲望。

5.吃荤吃油太少,胆汁分泌不畅,易在胆囊中结晶成石少胆汁肠道蠕动呆滞缓慢,大便滞留、干,造成便秘、痔疮动物天然油脂摄取太少,也易产生精神情绪障碍,导致智能低下

6.有些舆论刻意倡导人们吃低胆固醇食物,只能致使老年人身体脆弱许多科研皆显示低胆固醇导致老人死亡率较高高胆固醇代表食物营养,对老人特别有益若长期饮食清淡高糖少油老人必多病

老了,善待身体,善待自己要好肉好鱼好菜好油伺候着。条件许可还可以喝点好酒这样可避开高升糖的淀粉食物,身体必然硬朗许多。智者再不要受不吃荤的忽悠天天吃肉喝点小酒,既不愧对人生,也是健康者的高寿方略

如果觉老年人好肉好鱼好菜好油加点好酒这“五好”正确的话建议相互转发转告,争取让更多人受益

现在老年最厉害的杀手已经不是三高新的四大杀手是第一忧郁症自闭症第三痴呆症,第失忆症。

如何预防呢?聊天可以预防老人抑郁症;多说话甚至吹牛可以避免老人自闭症;哪怕找自己说疯话也可以防止老人痴呆症;说说唱唱可消除失忆症。

四大杀手的对策就是这么简单。找几位好友聚聚,天南地北,哪怕是胡说乱语,只有好心绪才能预防四大杀手!

年纪大了一定要多说话,因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多说话可能是唯一的有效方法。年轻人千万不要阻止老人唠叨,切记切记!

老年人多说话有三大好处

一,说话会活跃大脑,保持思维敏捷。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互相沟通的,尤其快速说话,更能锻炼思维的快速反应,同时也增强记忆力。一个不爱说话的老人得老年痴呆可能性极大

说话能释放许多心理意愿排除心理疾病,减少压力。老年人话不说,能憋出病来,所以想唠叨的老人,年轻人要任其唠叨,反而是个好事儿。

三,说话能够锻炼活跃脸部肌肉,同时锻炼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这样就可以减少眼衰退,减轻花眼、耳聋等等隐患。

综上所述,年纪大了,尽量多吃肉鱼蛋奶,多说话,和人交往,这是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

因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对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真没有什么方法可治。老年痴呆症不但失去所有记忆,没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认识家人,成为别人的负担。真正是活着的“死人”。

所以我劝老年朋友,尽量多说话吧没事儿就唠叨几句。这也是一种锻炼方式嘛。一家之言,信否由你!

2024723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