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膳食祛病//《泉城晨话》//第286期

(2024-08-22 06:48:46)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膳食祛病//《泉城晨话》//286

杨延斌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药物控制疾病,营养修补细胞的文章,引起我极大兴趣。因为我信奉中医,自然就相信营养(食补)能够治本。

就连西医也常把疾病是吃出来的挂在嘴上,足见中西医早已经有个共识:管住嘴(吃)就能管治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病是吃出来的(常吃不该吃的食物),也能够以吃的方式把病消灭喽(严把该吃不该吃的关)。

最近我好奇,查阅了卫生部有关人体营养的规定,发现卫生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认可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且认可药物只能控制疾病,食补营养才能修复细胞!这就好比腹中的寄生虫把肠胃穿了个洞, 服药只能把寄生虫杀死,但什么药也补不上那个洞,唯有靠食补才能堵上那个洞。道理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只是人为地走了极端才复杂起来。

我很惊喜地看到,国家卫生部有个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设置 “临 床营养科” 试点,这说明政府已经将营养提升到治疗疾病的高度。

据有关资料说,全国有600多万名医护人员,正在接受营养教育培训,今后医生必须持有营养资格证才能上岗!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也足以证明国家已经认可保健治疗包括食补,是解决人类慢性病的关键。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还提出一个主导性的建议,他说今后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保健学的知识,针对慢性病,特别要发挥营养保健治疗的作用。估计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每个医院都会新设一个“临床营养科”。这种重大变化,毕竟会影响世界,这是中医理论的决定性胜利。
我还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秦小明曾指出:“健 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医疗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到10%,而营养状况占80%。”
有一个现象或许整个世界都忽略了,都认为那些化学试剂、片剂、丸剂才是药,所有的食物营养都不是药,也就不可能祛病治病。
现在的理论认为营养能够治本,药物只能治标。形象点说也就是,药物只能杀死老鼠(细菌病毒),却堵不死老鼠洞(细菌病毒对人体细胞的破坏),而依靠营养食补,才能修补被破坏的细胞组织。如此说来,药物是治标的,膳食营养才是治本的。我们在以往只盯着药,忽略营养膳食,这才叫本末倒置!药物治不好病,只能控制病情发展,科学精准的膳食营养,才能防病治病。
国家主渠道终于承认,膳食营养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过度用药,必然会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而且过度用药,必然会治了这里,伤到那里。
还是以老鼠为例,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为了防备还会有新的老鼠来,必须用营养膳食把洞堵上。
最最重要的是,营养膳食针对的是所有人,药物只能针对病人。做好膳食营养这篇文章,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膳食营养没有副作用,而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这是不必争论的事实。比如我的土法控制三高就属于膳食营养范畴,历经四五年验证,已经证明效果显著。为了让更多高血压患者受益,再把所需食材公布在此:山楂片一大把、大枣十个左右、生姜数片、罗汉果一个、陈皮一两片、枸杞一捏,有时赶上家里有水果皮也放进去,煮水喝,持之以恒天天坚持,必得善果。以上是按我的用量,人人可根据口味,摸索出适合自己口味和使用量。
我还能说出一大堆好处: 营养膳食都能够缓解病情压力,而绝大部分药物只会给人造成负面压力;膳食营养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力,绝大多数药物只能降低免疫力;即便服药,膳食营养也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而药物只能增加对营养的大量消耗。
你还有理由拒绝膳食养生保健吗?如果说治病是“亡羊补牢”,养生保健就是“未雨绸缪”,你说哪个成本更划算?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膳食营养保健来解决!
  没有一种医学是万能的,世上也没有神仙一样的医生。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个世界没有因为膳食养生保健导致贫穷的,却有好多人因为不懂膳食养生而倾家荡产的!
医院重在抢救,面对的是病人。只有膳食养生才能把我们挡在去医院的路上。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医生只是帮助求生的助手!

连医院都将开始“临床营养科”了,我们没理由不重视膳食营养,这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重要举措,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是时候腾出时间,学习真正的膳食营养知识,把膳食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了! 没病不等于健康,吃得好不等于有营养,人生就是马拉松赛场,健康才是你的唯一保障!真正把膳食营养重视起来,就是爱惜自己生命!

202479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