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遐想//《泉城晨话》//第285期
(2024-08-17 06:12:25)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七七遐想//《泉城晨话》//第285期
杨延斌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87周年纪念日。1937年的今天,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故意在卢沟桥找中国军队碰瓷儿,以此拉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
在14年的侵华战争中,由于日军采取烧、杀、淫、掠以及三光政策、空袭战、阵地战、细菌战、屠城战等惨无人道的战争手段,造成中国3500多万军民伤亡,严重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直接或间接给中国造成5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若按照1949年的美元价值计算,1美元相当于2020年的35美元。
据资料记载,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掠夺东北大量黄金白银、粮食2.48亿吨、煤炭2.23亿吨、生铁1100万吨、钢580万吨等。日军侵占中国14年,相当于使中国的经济后退100年以上。
日军制造的深仇大恨,我们世世代代怎能忘记?我觉得非但不能忘记,还要让我们的经济社会更加强大起来,以使我们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不但能保卫自己的国土,还有能力去执行博斯坦宣言,让我们的军队驻守到日本领土的一部分,以彻底震慑日本人的军国复活野心。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卢沟桥事件发生的年代太久远了,即便生在那一年的人健在,也已经87周岁了。要是能有见证过那场事变的人活在世上,起码也得百岁以上了。而一旦没有了活人见证,那段历史就可能被淡化,乃至渐渐被忘却,这正是日本人所觊觎的结果。曾经有人妄想修改教科书,目的也是淡化日军那段侵略史。
每年都有上千万新生代长大,他们不知道那段屈辱历史,我们必须年年给孩子们灌输历史记忆,让后来人牢记中华民族的深仇大恨。所以这段历史必须年年讲,在学生课本里讲,在人文故事里讲,在影视片里讲,已达到后事不忘前事之师,这就是每年的7月7日和抗战胜利日,都要纪念卢沟桥事变和抗战英雄的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给后代人讲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有人不高兴,更有渗透到权力层面的敌对势力暗中阻挠,这个你还别不信。为了佐证敌人或者敌特可能就在眼皮子底下,我以不久前的亲身经历,证明我的猜测不是空穴来风。
今年在纪念济南五三惨案时,我写了《泉城晨话》第259期,标题是《牢记国仇》,《济南头条》于5月3日晚发布了这篇文章,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超过一万。令我惊异的是两个小时之后,我再也点不开这期《泉城晨话》链接了,而且只要我一点第259期《泉城晨话》,手机就会死机瘫痪,而同时点任何一篇别的文章,都没有这种现象。我当时就怀疑在微信系统的某一个环节,被日特或者是他们的代理人把持着。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至少让二十几个人看了手机死机现象,他们无不感到不解和吃惊。这足以证明斗争就在身边的警示,绝不是危言耸听!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点燃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火。
卢沟桥的枪声,掀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实现民族解放的新篇章,从此拉开了全民族的抗战序幕,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血染疆场,无辜百姓遭受涂炭,整个中华大地变成了焦土。
在14年那段乌云压城山河破损的日子里,中国人民在忍受屈辱和痛苦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不能忘记那些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惨遭屠杀的无辜百姓们。几千万英勇牺牲了的军民英灵,是我们厚重的历史记忆,也是我们中国人宝贵的精神遗产,更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长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既有正规军的英勇奋战,也有广大民众的自发抗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七七事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甚至闹分裂就会亡国。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我们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千千万万先烈用生命打出来的,更是中华民族逐渐强大起来的奋斗结果。中国的强大是赢来的!
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回顾中国人民的峥嵘岁月,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烈们。我们铭记历史,不仅仅是追忆过去,更是为了教育子孙,启迪未来。
历史不能因为变迁而改变,真相更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逝,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后代子孙了解历史真相,铭记先烈的伟大牺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接班人。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日军侵华历史都将永载史册。七七事变在提醒我们,国家强盛就不会挨打,尊重只会赋予强盛起来的民族!
2024年7月7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