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游新疆//《泉城晨话》//第275期
(2024-07-09 11:23:13)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醉游新疆 //《泉城晨话》//第275期
杨延斌
“齐鲁散文作家新疆行”,感觉八天一忽悠就过来了。我琢磨着所以感觉快,是因为天天都是新景观,时时都有新感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缘故。今天凌晨1:00走出济南遥墙机场,困顿疲倦便一起袭来,这才感觉浑身像泄了一股气儿。
在新疆的八天中,我脑子里几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别说像以前人们走马观花看新疆,就是现在人坐着汽车看新疆,短短几天看在眼里的,也只是在脑子里一闪而过。
八天看了11处新疆著名景观,现在梳理一下,看看能有几处牢牢记在脑子里。
在驱车看新疆过程中,许多景致都是一晃而过,比如骆驼群、羊群、牛群,狼群、几百里不见人烟、没有绿色的荒漠、遍地像被火烧焦似的光秃秃山脉,思来想去,留在脑子里的只有广袤的面积,还有木垒书院,禾木景区的大峡谷,和白云连在一起的天山雪景,能烤熟鸡蛋的火焰山。
我在网上搜索到,新疆东西长达2200多公里,南北宽度为1500多公里,总体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6。
如果用数据说话,江苏、浙江、湖南、上海等13个省市面积加起来,才等于一个新疆面积那么大。新疆还相当于3个法国、4个日本、7个英国、16个韩国的国土面积那么大。
新疆有个大县叫若羌县,面积大到20.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和江苏两省加起来的面积那么大。
如果从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出发,可直达全疆87个县市地区。距离首府最远的地区长达1775km。如果想开车环南疆行走一遭,即便每天天亮出发,天黑休息,也要走一周时间。
因为新疆占地面积在全国省级行政区最大,所以连机场也是全国最多的,目前共有22个机场。据说到2025年,新疆区内将布局规划33个机场。新疆之大,就是坐飞机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走一趟,也要2个小时,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差不多。在新疆两地相距二三百公里算是短途。城市和城市之间,景点儿与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几百公里,这一点我们采风团已经感受到了。
此次新疆之行,刘亮程先生的木垒书院是采风重点,虽然有效时间只有匆匆一上午,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收效最大的。因为我听到的不是名家卖膏药,而是一个特立独行者的内心独白——在任何教科书找不到的创作真经。
我从不迷信大家名人讲课,因为我坚信只凭名家几堂课听不成作家。俗话说教的曲儿唱不得。我听到刘亮程先生娓娓道来的都是从肺腑流淌出来的真情,而且那种人与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融通、理解、尊重,仿佛是一个思想者必备的治本草药。刘亮程先生创作出的是没有“农药化肥”的绿色精神产品,我钦佩他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当代文学的标签。刘亮程先生好像会“点穴”,我面对面被他“点”了几下,虽然感觉有点儿疼,但也感觉到了通透。
我更加坚定只要守住自己的心,不盲动,不懈怠,选定创作目标,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就能活出自己的模样,这就是在木垒书院短时间的大收获。
八天的行程,每天至少坐在车上5个小时赶路,到目的地一看,有些景区令人大失所望,好像愧对乘车的一路颠簸辛苦,心里常常产生“听景不看景”的反差,比如名声远扬的可可托海、喀纳斯湖、天山天池,在我眼里就是个大水泡子。细细想来,只有见多了全国的江河湖海,才能有比较地产生反差。所以今后看到或听到有些美景,不去看也罢。把听来的美景留在心里,可能更有诗情画意。
我最感兴趣的是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这个地区一年的降雨量只有16,而每年的蒸发量却达3000。我能在这个全国极度缺水的地方,看到像泉水一样清澈的地下水,在十几米深的“坎儿井”汩汩流淌着清澈的水,心里对新疆人的智慧产生由衷敬佩,甚至有种神秘感。
“坎儿井”在新疆是“井穴”的意思,据介绍《史记》中称“坎尔井”为“井渠”,可见“坎儿井”的历史有多么久远。全国的井都是直上直下的竖井,一般深在5、6米或10几米,而“坎儿井”却是躺着的井,像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绵延几千里、万里,“坎儿井”的长度也在5000公里,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按说,没有水的地方不会有生命,但吐鲁番却盛产葡萄,这就是“坎儿井”的功劳。我走下“坎儿井”,看到流淌的水清澈见底时,禁不住拘掬起两捧喝下去,感觉一股哇凉哇凉的水穿肠而过。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吐鲁番盆地北边的博格达山,西边的喀拉乌成山的融雪。融化的雪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暗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水源。古代维族人就挖了几千公里长的地下横井,把融化的雪水引流到吐鲁番地区,所以即便在四十多度的盛夏,“坎儿井”的水也哇凉哇凉‘
2024年6月12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