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感言//《泉城晨话》//第233期
(2024-02-19 07:11:39)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编辑感言//《泉城晨话》//第233期
杨延斌
有几个文友一次次为我的《泉城晨话》勘误,有教授、编辑、教师、银行职员,有几个人根本没见过面。我感恩这些人,他们是我的幸运,也是推动我把《泉城晨话》越写越好的有生力量!有人勘误,是对作家最好的督促和陪伴。
有时不管行文多么仔细,别人还是能挑出错。别人勘误一次,就是无私地行使一次编辑职能,由此想到《编辑感言》这个话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黑龙江省有个《农垦工人》杂志。级别不高,却在全国农垦系统发行。这本杂志和《北大荒文学》一样,是我的文学摇篮。
我在厂工会工作,正是《农垦工人》对口的局直单位,也是重要的协作单位。作为直接联系人,我和编辑部相处的很融洽。随着《农垦工人》来稿量,发行量与日俱增,编辑部急缺编辑人手。
当时我的散文和报告文学,都获得黑龙江省大奖,自然就被编辑部看中。那时的人员调动,程序极其繁琐,费茄主编几次调我都没调成,这期间,《工人日报 黑龙江地方版》,《北方工人》杂志社,先后借调过我,厂领导就是借故不放人。
费茄主编无奈,就在某位作家推荐下,从某农场调上一个姓曹中学语文老师,但此人人品不佳,到编辑部不到一个月,小动作接二连三,惹得所有人反感,被退回原单位。逼得费主编又想出个变通办法,他征得单位同意,借调我到《农垦工人》编辑部帮忙。
没进编辑部帮忙之前,我多次看到每个编辑办公桌上,都堆积几百件稿件,心里想这么多稿子咋能看得过来呀!我以为大多数稿子可能编辑都来不及看,就变成废纸了。
第一次参加编务会,我只记住两个主题,一是对我参与编辑部工作表示欢迎,二是强调,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篇来稿,篇篇都要编号、登记、记录在案,篇篇必须写下简单的编辑评语,刊用或不刊用理由,便于哪个编辑接到作者问询电话时,都好答复。只这么件小事儿,就引起我对费主编和几位编辑的敬畏之心。天呐,这么大的编审量,四五个编辑哪能看得过来呀!
进编辑部才知道,编辑们从没休过节假日,即便天天编稿到深夜,也是稿子越积越多。之前我不全信编辑们会那么辛苦,这下不但信了,还开始心疼他们。有一天,某农场来了个和我很熟的作者,因为那时编辑部基本不用公款招待人,我就借故招待这个作者,把费茄主编和几个编辑一起请吃饭,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婉转地向编辑老师们表示个曾经不体量他们的歉意。
费茄主编和几个编辑都有个拎着黑提包上下班的习惯,我作为临时编辑一到位,也发给我一个。这下我明白了,每个编辑的黑提包里装的都是稿子,下班时装上待编的稿子,上班时把编好的稿子带回来。我在和老编辑们共处的四十多天里,天天周而复始,这下我可明白以前见到他们,为什么是一脸倦容了。
我做临时编辑刚刚上路后,浩良河化肥厂到了一年一度的设备大检修,我干的是摄影行当,必须到各个车间现场拍摄检修场面。我在一个半月的编辑过程中,体会最深刻的是:认认真真编好每一篇稿子,只认稿子不认人。其中的认真指的是,不能放过任何一篇可以刊用的稿子。
1991年夏天,我调到德州化肥厂工作(现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德化报》主编。原来这张厂报,等同于面向各车间科室发行的简报,自己编,自己的铅印所印刷。我没接手前,刊登的都是领导这个讲话那个指示。厂领导对我的要求是,把厂报办到让人抢着看。
原来的厂报,几乎接不到车间班组职工的自由来稿,我刚刚接手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稿荒。这个时候我就想到,《农垦工人》编辑部的来稿为啥像雪片一样飞来呢?当然是那本杂志能够引起基层读者的兴趣。这样一想,我就有了办报思路:下车间班组,发动职工拿起笔写他们身边的故事。我还争取到领导同意,给作者发稿费,我们的厂报稿费,比《德州日报》都高。
那张《德化报》每周一期,一开始几期,我几乎自采自写自编,自排版自校对,边干边理解体会到《农垦工人》编辑们为什么那么累。其实没谁逼迫我那么累,就是一种责任在逼迫自己。因为我把两个版改成职工文学副刊,渐渐的,车间班组的稿子就多得看不过来了,我就重复在《农垦工人》编辑部的经历:下班时把稿子拎回家,天天在家编稿到深夜一两点。
按现在的说法,那时很累并快乐着。我办的《德化报》一印完,一个小时就发遍全厂。我把每期《德化报》都寄给德州市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各个报社,省里多家报社,《中国化工报》等等。
渐渐有报刊接二连三转载《德化报》的散文诗歌,这可成为轰动全厂的大事件。在我调入这个厂之前,没有谁能把散文诗歌发表在市级以上的报刊上,我不但接手几个月就让厂报由冷变热,还很快把有文学热情的职工组织起来,请文学副刊编辑来厂讲课。之后能发表作品的人有七八个,有两人还被调入某个报社当上记者。
我能够在新单位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农垦工人》编辑部的短暂历练。
现在的文学圈儿,奉承话、假话盛行,缺少的就是批评,勘误。我以此文诚邀:谁若对《泉城晨话》提出批评、我感谢他八辈祖宗!
甲辰龙年正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