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殿岭//《泉城晨话》//第217期
(2024-01-27 12:35:32)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奇才殿岭//《泉城晨话》//第217期
杨延斌
李殿岭老兄的历山根雕艺术专栏,在《都市头条 济南头条》刊发了第一期。这使我猛然想到“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头”的俗语。李殿岭老兄的创作计划很庞大,首先给读者留下个“大头在后边的”寓意,我猜也是殿岭老兄让老鼠排头的本意吧?
我在204期写过《趣说老鼠》。别看我曾经和老鼠有过我活它死的斗争,但我不仅不憎恨老鼠,还很崇拜老鼠生命力的顽强。什么恶劣环境下都能看到老鼠,我认为老鼠的生命基因值得人类深入研究。巴望有一天,人类能在老鼠身上获得救命元素。老鼠是在夹缝中生存的顶级高手,我很佩服它的聪明狡黠。
老鼠在动物世界中是基数庞大且最顽强的物种之一,也是很多动嘴里的美味。但有句话叫一物降一物,大象就怕老鼠钻进鼻孔一直钻进肺里要了它的命,这是一物降一物的精彩例证。
李殿岭长我三岁,我们相识于2019年夏天。那是在济南某座财富大厦,正赶上有人采访他。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感觉他在麦克风前说话有些紧张,而且那种紧张与他的年龄很不相仿。我一眼发现他身边桌上摆放几件根雕作品,看上去惟妙惟俏,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所以被李殿岭老兄的根雕吸引,是因为我在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主管群众文化时,主管过一个根雕艺术协会。那十来个老头精神头十足,为寻找好坯料,几乎跑遍小兴安岭。我的作用就是给他们报销差旅费和交卷钱、冲洗钱,后来我常常在暗室忙到半夜,给他们洗相片,组织报刊专版。省级市级报刊一期接一期,还给他们搞了个作品陈列室,引来报刊记者和各级工会领导专程来厂采访观摩,和我管辖下的摄影协会、版画协会、写作小组一样,在黑龙江引起很大影响。在我调离时的1991年夏天,几个老根艺作者专门举办一场送行宴。席间他们都哭了,说你杨延斌主管群众文化期间,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支持帮助,你调走了,以后再没有像你这样的热心人了。
以上原因,使我对李殿岭先生的根雕艺术感到亲切。别人介绍李殿岭说:“这是历山根艺非遗传人李殿岭先生”。人和桌上的根艺对上了号,这让我很感意外。我心里想:一个看上去不善言辞,好像在生人面前说话都有点紧张的人,竟有这般高超手艺,这个人一定很有故事。那之后,我就有意识走近他,去他家拜访过两次。我发现,这个不善搭讪的殿岭老兄,一张口就是新鲜精彩的边寨故事。他眼里的胡杨形成文字,和别人笔下的新疆完全不一样。
李殿岭不但根雕艺术了得,自由体诗歌,无虚构散文,都有相当的味道,而且文采斐然,思绪敏捷,激情如歌,能显现出文学功底的厚重和知识的宽泛博学。时间久了,了解也多起来,脑海里就跳出个“奇才”字眼儿。
人说有才无德,不如无才有德;有德无才,可以以德积才,而我认为李殿岭老兄既有德又有才。
李殿岭是个把才华藏在身后的奇才。听他在任何环境下说话,从无言过其实,更无吹牛显摆,总是一说话先脸红的样子。这个社会,会脸红的人已经不太多了!我喜欢他的主见性,一般,有主见的人必有谦虚美德,我以为李殿岭比较谦虚。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我和他交集的几年中,他各方面提升很快,从气质上也越来越像个艺人。
在四年多时间里,我们一同参加过几次文事活动,渐渐就熟悉了。我逐渐发现,李殿岭老兄每一次活动,若不是别人点名,他是不会主动说话的,有点贵人语迟的感觉。不过我在见他第一面时,就通过眼神表情的机敏变化,判断这个人心中的世界极其丰富多彩。真想把殿岭老兄肚子里的故事掏出来!尽管他不善于交流,我心里早就把他认知成好朋友。
去拜访他是有目的,因为通过交流得知,他的根雕也是有个系列计划的,他说过要雕刻济南七十二明泉,说过要雕刻齐鲁七十二历史名人,我以为他的创作计划正巧和我的《泉城晨话》相吻合,我就想根据他两个七十二个根雕,写上一百四十四期《泉城晨话》。结果发现我们的创作不在一个节拍上,我的设想就成了痴人说梦。
殿岭老兄参加了《泉城晨话》刊发百期庆典,这也是写这期《泉城晨话》的缘由。李殿岭老兄还参加了自去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开展的《泉城晨话》阅读有奖大赛征文。我觉得他的征文有血有肉有感情,今天附在文后,以作留念。
殿岭老兄创作的历史人物雕刻,我欣赏过一部分。比如我国古代圣明君主大舜;因知人善用创造“管鲍之交”成语的鲍叔牙;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战国末期齐国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西汉时期经学家,秦时焚书坑儒于璧中藏《尚书》的伏生;等等。虽然我不知道这些人务到底长得啥摸样,但从殿岭兄把每个历史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看,我就有看到真人感觉。
所以我说李殿岭是个奇才!
2024年1月5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