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毛病/《泉城晨话》第158期
(2023-12-27 06:18:31)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我的毛病/《泉城晨话》第158期
杨延斌
我有个毛病,是在查哈阳农场的稻花香养成的:争强好胜不服输,凡事都要往前赶。比如挖河,明明看着人家都收工回家了,我就有意偷偷再多干一会儿。没想到一来二去,这种背着人往前赶活儿的意识,成了我永远的生活行为习惯。我喜欢事事都往前赶,这一点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曾经有好友指着鼻子损我说:啥事儿都要强,这一点是你的臭毛病。我也曾经认真反思过,思来想去,我这“毛病”只折腾自己,并不妨碍别人,索性,这“毛病”非但不改,反而随着年龄增长,这往前赶的“臭毛病”愈加严重。
记得我在1992年上任德州市广合商行经理时的头一件事,就给每张办公桌上做了一个警示牌牌,一面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另一面是“赢心与盈利并举”,并告诉大家,这十四个字就是我的工作方针。我对大家解释说: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做,就等于少活了一天。一个经商的人若能做好这十四个字,几乎是个完人。当然我知道这样要求有点儿难为大家。但那个时候的权力立威很重要,我总得拿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招数,既能标新立异,又能刷刷存在感,这是我争强好胜“毛病”的继续延伸拓展。
体现在家庭生活上,这种往前赶的“毛病”,显示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例如我在20岁那年从背字典开始自学时,每天定的目标是背熟50个生字,常常发现背了55个字,却想凑整背到60个字。开始练笔写作时还没有电脑,手写几千字不是个容易事儿。经常在上班前掐着点儿,几乎连一分钟都不想浪费,写了一段儿还想继续写,很多时候是站起来写完最后一个字,把笔一扔拔腿就跑着上班。在自学的10年中,我从未慢慢悠悠走过路,也从未浪费时间参加过娱乐性的游戏活动,不是我不善交际,而是舍不得浪费时间。实践证明,我结束10年自学之后,善于交际是我的强项之一。
在实现30而立成为作家的过程中,对于时间,我有自己的设计。许多人在30岁之前完成了高等教育,在我自学的过程中,人家已经开始出成绩了,我等于站在人家10年前的起跑线上,和人家比,等于少活了10年,我那样刻苦地使用时间,就是想趁着人家娱乐玩耍享乐的时候,抓紧向前赶一步。起码,我想缩短被人家落下10年的时间差距。
58岁那年我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目的也是想往前赶时间。从这点来说,我感恩时代的科技发展,有了电脑,感觉就像长上了翅膀,每天打几千字很容易。从学会电脑,也结束了生意场上的奔波打拼,我开始进入创作旺盛期。从放弃生意开始,就像原来的买卖和我无关一样。该拿的拿起来,该放下的包括人情世故,我都能毅然决然。
时间问题又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先是和女儿三口一起过,外孙儿全靠我和老伴儿伺候,我想步入创作高峰时,大外孙儿开始上学了,每天接送,带着玩,哄着睡觉,晚上至少接两次尿,孩子感冒很频繁,夜间送医院,挂号看病蹲走廊,我和老伴儿何止是三陪?一折腾就是一天或者一夜,回到家常常三天两头缓不过劲儿来等等,家务来了一大堆,把我看书写作的时间挤占了一大部分。可是,我自学10年练就的文学创作兴趣和功底,却因为家庭客观原因,不能如愿施展。我急躁,也恼怒,但是绝不能因为困难放弃文学创作热忱。没人帮我解脱,外人也不理解我的苦恼,这就像鞋穿在我的脚上,哪里不合适只有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急死,又能咋样呢?一切全靠自己化解。
困难是有的,我得想办法克服,学会争时间,抢时间,找时间,挤时间。最关键的是我得学会抗干扰。说出来不怕文友笑话,我家连放张写字台的空间都没有,也就是说,我没有写字台。就在我想办法克服困难的时候,2016年又来了两个双胞外孙儿,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脸上还得表现出心花怒放的样子。能把负面情绪藏起来,也是我的强项,但有一个时期,我的情绪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没让家人看出来,不单单是我能装,其实是家人没有生活健康常识,如果他们能懂得我经常满头大汗是过于焦虑的结果,我就露馅了。
人承受极限的能力是有限的,60岁之后,我先后被诊断出脑瘤,心梗,脑梗,两次昏迷被抢救。但日子还得过,只要有口气,就决不放弃文学追求。这几年我在无奈中练就了一种本领:排他式写作,孩子吵闹不说,一会儿这个撒尿,一会儿那个拉屎,一会儿这个把那个打哭了,三个外孙儿,恨不得把房盖鼓起来。困难一大堆,有点儿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我天天都是在孩子吵闹中写作。我写我的,他们闹他们的,还时而突然骑在我脖子上玩耍撒娇。我却有不轻易发脾气的本事,唯有这样才不愧对生活。
我现在凡事往前赶的“毛病”依然如故,每天都在写写写,不说别的,仅我的文学专栏《泉城晨话》,一年就写一百多篇。繁杂家务并没有逼我趴下,我永远想做高产作家!
2023年8月3日于查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