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丁玲/《泉城晨话》第115期

(2023-12-08 05:54:03)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想到丁玲/《泉城晨话》第115

杨延斌


清明之前和北大荒作协主席赵国春通电话,猛然想到了今年是大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丁玲先生逝世38周年。或许你会奇怪我为何记得这么清楚,原因就在于赵国春主席是完整地描写丁玲在北大荒流放生活的第一人,他描写北大荒的散文,我几乎无一疏漏地都拜读过,尤其是描写丁玲的散文,更是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我的心里,赵国春的名子是和丁玲的名字密不可分的,每次一和赵主席通话,脑海里就自然闪现丁玲的名字,我只是没说破而已。也是我对北大荒的感情极其浓厚,正是通过拜读赵主席极具北大荒特色的文章,才让我牢牢记住了丁玲这个名字。这样一说就不感到奇怪了吧?

198634日是丁玲先生逝世纪念日,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她早已经“翻身得解放”。我开始知道丁玲这个名子,是1968年投亲到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后。当时,那个叫稻花香的地方,露天场地的电线杆上都有个大喇叭,家家还有个四四方方接着地线的小黑广播匣子,天天早中晚都能听到有线广播。那个时期的新闻联播,就是我心里的整个世界。那时喇叭里只要说到有关文化或文艺领域的事儿,就会提到大文学艺术家丁玲的名字。只不过当时她是“牛鬼蛇神”的化身。

现在回想当时的大喇叭贬斥人,颇似村妇在骑着墙头骂大街,把那些大作家们说得很坏很反动,尤其说丁玲是个反党反社会反人民的大“右派”。而那时的大“右派”在我年少的心目中就是反动派,等于人民的公敌。

真正明白丁玲在文学界的历史地位和大名鼎鼎,是在一九七六年我调到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工作以后,那里集中着几千个城市青年,他们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其中不乏文艺青年,闲时拉琴唱歌朗诵诗歌,文化气氛极其浓重。我也被这种环境熏染着走上自学路,并在龟兔赛跑故事的启发下,于20岁生日那天开始仿效那只笨龟,以持之以恒的坚韧顽强,开始圆自己要成为作家的梦。兴趣专注在文学上,自然就很关注文学领域的人和事。

当时有个关于丁玲的小道消息在青年中传播,说是丁玲到汤原农场后(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临近汤原),有个大字识不得几筐的四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受丁玲熏陶,读书到了痴迷程度,连在灶坑烧火时都书不离手,以致她痴迷到灶火把脚上的新鞋烧出个窟窿,烧疼了脚趾才醒过神儿来。之后这个传说继续演绎到说这个妇女竟然成为作家。

这个传说我一直信以为真,并且鼓舞激励着我。我曾经动议过要去汤原农场找到那个传说中的真人。直到43年后的20194,17日,我在德州拿到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赵国春的散文巨著《赵国春文集》时,还首先翻看目录,寻找到那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后来经过文友核实,才知道那是善良人杜撰的意在赞美丁玲的故事。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写丁玲先生的文章,说的一生就是折腾的一生。而我拜读过《赵国春文集》后得出结论,认为丁玲先生的一生是为文学而活的一生,即便是“折腾”,也是为文学事业和文学创作而折腾!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就是丁玲的命,丁玲的命就是文学。

从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开辟者之一的角度说,正值青春妙龄的丁玲先生刚刚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便以全身心的热情,从思想到行动都融身于革命的大熔炉,并把文学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并歌颂着抗日军民的战斗士气。丁玲在抗战时期创作出的文学,对人民是诗是歌是勇气,而对敌人就是枪炮子弹。难怪丁玲当年会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而像丁玲这么一个在革命洪流中勇敢无畏的文化先锋战士,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为地迫害得那么惨痛,可见那些整丁玲的人是多么的居心叵测和胆大妄为!又是多么的让人怒斥愤慨!若按照毛主席的“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论断,那么在丁玲被整期间得到各个阶层的护佑,在平反后更是得到人民尤其是广大读者的拥戴,可不可以说,当初那些出头整丁玲的人都是坏人恶人?我以为是!

丁玲天生是个乐观的生活强者,被贬到北大荒后,在极其尴尬的政治氛围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想到的也不是以“低头认罪”换得“同情和原谅”,而是在接受“改造”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写作。智慧而倔强的丁玲,无论身陷何种逆境,都能开辟创作新天地。这是丁玲这个大作家的本事和智慧!

一个身体不健康而且身陷囹圄的丁玲先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打造出感染极强的气氛和健康小环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即使她在教授文盲们识字时,也是以文学的方式编成歌谣,让知识唱着歌走进学习者的灵魂深处

丁玲为文学折腾一生,即便弥留之际,最后的意识也停留在《中国》的文学事业。我念念不忘且崇敬丁玲,就是感动于她能把文学当成命。

202347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