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痴鸟相思/《泉城晨话》第85期

(2023-11-25 05:52:04)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痴鸟相思/《泉城晨话》85

杨延斌

有个相思鸟的视频,我是如何也舍不得删掉,时常在手机里找出来看上一眼。那两只相思鸟一只死了,一只眯眯着鸟眼蹲守在死鸟旁边,已经站立不稳且更打不起精神,即便有人伸手想帮助它飞走,它还是守着那只死鸟不离不弃,看样子,它会一直守着那只死鸟相思到随它而去。一只相思鸟对另一只相思鸟的相思,而且是以死为代价的相思,让我感觉到这样的相思就像从心里或者从眼角滴出的血,让我心动,更让我心疼到只想流泪。我联想到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动物的相思相守,远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守相望,很值得人类敬畏。都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比动物有思想有感情,动物不会思想更不懂得感情。事实是,有些动物对同类或者是对异类的情感,远比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专一而真挚,且也深沉得多。比如曾经有草原上的野狼把被人遗弃的孩子喂养长大成为狼孩;比如一条家狗可以把濒临死亡的猪娃奶活;比如一只家猫可以把一只即将被冻死的鸡崽揽在怀里暖和过来…...这些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却不会去做的事情。

人世间也有人为殉情而死,但更多的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故事。实际是,人类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也未见得人人的血就都浓于水,更别说活人要为逝者守孝三年,活人和逝者两情相依,灵魂相通相守,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一日夫妻百日恩…...人类所谓的“誓死不渝”已经成为传说,我见到听到的人间故事,却多为逝者余温尚在,旧人的笑声还在绕梁,屋里的旧人香气早已变成新人的粉黛味道。如此说来,人类才是这个星球上最薄情的动物。

我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在《中国政工信息报》的一篇《莫道人情薄》杂文,说的是一个女人有个坚持多年并被人取笑的习惯(讽她是神经病):每天吃饭,都在对面放一双碗筷,并习惯地嘟囔一句:“快吃,别凉啦!”她那是在和亡夫说话。别人笑她痴,我听到这个故事却被感动得连夜写成文章。可是当下,还有这样的痴情男女吗?有太多太多的人,甚至在伴侣逝去当月就另寻了新欢。虽然这算不得错,但这种情感镜头切换得是不是太快了?尽管这样的薄情人里有这个家那个家,抑或这个明星那个学者,甚至有大名鼎鼎的国家外交部长,我还是认为这样的新欢酒有点儿呛嗓难以下咽。我以为,另寻新欢本身不是错,而死守空房也不是与时俱进的生活态度,但应该为稀释旧情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旧人的温度默默冷却下去,这应该是一种起码的情感坚守。

一只相思鸟能为死去的另一只相思鸟相守到死,这才是真正的至死不渝。这种钟情不二的节操源自什么力量,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现在的人类,面对这样的痴情鸟,应该感到羞愧难当。按理说,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和语言功能的高级动物,情感应该比鸟类,比动物高出一个层级才是正理,“友情为重”的精彩剧目,主角应该由人类出演。而正相反的是,动物的情感反而要比人类真挚得多。当然也别误以为我是在埋怨所有的另寻新欢,因为却有旧人在离世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生者觅到新欢。而让逝者的亡灵最慰藉的事,却是生者牵着新欢的手礼送逝者一程,这反倒是一种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爱情接力和升华。

普天下,有关动物对人的真情,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比比皆是。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头小象在随着象群迁徙途中,不幸坠崖摔死了。母象绕路到山崖下找到孩子尸体后,向象群发出几声惨淡长叫,好像是说让象群先走,它不能把孩子孤零零留在这里。事情的结果是让人震撼的,几头象首领领着象群绕到死象身边,大家齐心协力,把那头死象拖到一个大坑,然后几十头象用鼻子挖土把小象埋葬了。有个和狗生活在一起的百岁老太太逝去了,那只狗也成了老年狗,老人的亲属怜它孝主,想把它领走奉养到死。但那只狗誓死不肯离开那个家。最后,竟然在老太太的坟头一卧不起,直到死去。这种让人感到悲喜交加的效忠之死,人类与之相比,该作何感想?在这个复杂社会,是动物的痴情可笑?还是人类的情感嬗变聪明绝顶?

一个相思鸟守望一只死鸟的视频,引出我这么一大堆话,对我这种多愁善感,你该作何感想呢?


202314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