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胜利在望//《泉城晨话》第83期

(2023-11-24 06:16:22)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胜利在望//《泉城晨话》第83

杨延斌

我忽然想到越南有部电影叫《胜利在望》,所以就想到今天的话题。我觉得当前的舆论场有点儿混乱,好像公说没有理,婆说也没有理,政府的声音好像也不再那么给力,专家们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且不断遭遇质疑。面对新的困惑,从政府到专家再到个人,似乎谁都是一头雾水,谁也说不出完全行之有效的道理,于是怨怼漫骂已经弥漫在空气中。我理了一下思路,感觉舆论焦点,还是集中在十二月初,大家对国家毫无征兆地突然放松疫情管控方式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尤其是奥密克戎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一下子放倒了那么多人,而且是以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单位地全面撂倒,这的确令人难以承受和应对,并且也难以理解。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这个时候除了隐忍着熬着之外,顺便骂几句娘发泄发泄也在所难免。因为他们骂归骂,行动上还是在有力地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拼着气力和病毒耗着,熬着,坚持着。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可爱之处。

但我有个急需亮明的观点:有些人不管你心中有多么憋屈,面对已经在前线战斗了三年多的医护人员,嘴下一定要留情!细想一下,要不是大白们的职业操守和国家政体的优势,我们绝大多数国民,焉能获得三年安全期?即便迎来了当下的防控方式大逆转,病毒并不躲着医护人员走,他们照样一家家一个集体地被撂倒。这期间有多少大白倒下了,可是有哪个大医院停摆了吗?因此我说,无论是三年的严控期还是当下的各自为战时期,大白这个社会群体,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可爱的人!没有他们的倾力配合,这个社会早已经无法收拾!

我们国家的每一项大政方针落地,一般情况下都是四平八稳的,偏偏这次放松和改变疫情防控方式,显得像忽如一夜之间的事,确实让人措手不及,对奥密克戎也显得防不胜防,多数人都在懵懵懂懂中,中招倒下了。

有个成语叫盲人摸象,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公开的信息层面。起初我对相继宣布放松管控措施,心里也有“来不及”的怨怼。正因为不知道大象全貌,因此也不敢妄加评说。但我心有不甘,总认为对于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一定都是经过各个层面充分论证才会做出决断。我总认为可能事态紧急,紧急到国家没有向人民做充分解释的时间。为了验证猜测,我在高烧395以上的几天里,隐忍者过高的心率,查找了许多资料。结果有个资料,让我恍然明白了国家面临的急难险阻有多么急,多么危险。国家为了规避更大的民族灾难,才不得不放纵已经致死率很低的奥密克戎,任其在我们的国土上耍耍余威。

我看到一个视频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状况时说,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预计在2023年一月中旬,研究宣布新冠病毒不再是世界卫生紧急事件。这个消息的含金量有多大,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将产生多大影响,恐怕稍懂经济的人都会大吃一惊。至于说这个消息的杀伤力大到什么程度,人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我的理解是,假如我国在这个节点操持适当,就会断送三年的抗议成果。如果你非要说国家突然放松和改变疫情防控方式,显得匆忙草率,那么我说,国家也是经过计算衡量之后,才不得不作出的避重就轻的无奈选择。放松之后的奥密克戎,的确放倒了大多数人,人民遭受了苦难,这的确是个巨大损失。但这种损失结束是有期许的,而且这种期许已经显现端倪。倒下去的绝大多数人,已经重新站起来了,这就是不得不为之的正确性之一。

我们必须彻底弄清谭德塞的葫芦里买的是啥药,才能让多数人明白,当下的防疫方式是被形势逼迫下的不得不为之。我们全体国民的小忍耐,可能会助推国家的大谋略取得成功。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回想一下,在十二月初国家刚刚宣布调整防控方针时,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西方敌对势力。那么,他们反对的居心是很险恶的,他们希望我国沿袭以往的清零防疫国策,而这个清零政策只要再沿袭一个月,就离世卫组织宣布“不再是世界卫生紧急事件”很近了。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可能成为世界唯一疫区,而疫区商品出不了国门,国外商品也进不来,这正是想让我们死的西方世界求之不得的。试想,那种封关锁国下的中国,还会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吗?

所以我以为,国家当下采取的“被动”措施,可能正是国家采取的韬晦国策。等到世卫组织宣布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但正与世界经济大趋势相向而行,且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到那个时候再看今天的韬光养晦,不知届时你会作何感想?会不会重温“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绝好诗境?

20221229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