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阳闲话/《泉城晨话》第58期

(2023-11-12 06:20:29)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重阳闲话/《泉城晨话》第58


杨延斌


今天是老人很得宠的日子,国家宠,社会宠,子女亦或晚辈亲友既宠又敬。健康的老人们,今天可以“猴性”大发,放纵一下,索性就把童心呼唤回来,穿他个花枝招展,舞出个翩翩跹跹,可以去赏个菊看个景,走进大自然尽情地歌,忘却凡尘地劲舞,像奋飞的燕雀那样自由自在任性自由地浪漫一天。

几千年岁岁重阳,几乎古今所有大诗人都留下了妙诗锦句,如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一诗中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另在《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李白的“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九月齐山登高》中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昏瘦!”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等等等等,赏不尽中华才俊之美篇,道不完祖国江天之锦绣,说不尽似酒醉了心头。

重阳节始成于战国时期,唐代正式成为国家的民间节日。20121228日,新中国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同为老年节。我借用最忽悠人的房地产商的广告语“钜惠”二字,亿万中国老年人已经享受十年的“重阳节”“老年节”双节“钜惠”礼遇。自古九九叠加为阳数很大的意思,寓意生命长久之意。重阳节也是除夕,清明,重阳,中元四大祭祖日之一,这一天我们应该念叨念叨各辈祖宗,也好让先人们在九泉之下打几个嚏喷。

今天这期晨话的主题,一是祝贺老年人在双节过出滋味来,二是建议一下人老了应该咋样活。

我们人类一向算的是童叟两头账。一个人赤条条爬出娘胎,足见你我她他本来就没有物质资本。而直至一无所有地离开人间,即便有过家产万金的巨大财富,到头来还是俩手一摊撒手人寰。造物主所以让人到最后一刻张开手掌,就是让人回归到一无所有的本来形态,因为上苍已经给人打定好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模具盒子,哪怕你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权倾过一县一市一省的“擎天柱”大佬,掌控过数百亿千亿万亿资产的阔老板,在人世间最后那一天,也分不出那缕青烟的高低贵贱。这些话的意思是,祈望那些自以为是“不得了”的人物明白,到最后也带不走一丝“了不得”。这里的潜台词是,人人都要想个明白,活个明白,既然来得清清白白,就该走得干干净净,像林黛玉那样自本洁来还本去。

人生走路虽然简单,但怎么走却是个学问。有句俗话说“行百里半九十”,这里有个会走不会走的问题。假如把人生比作走百里,你我他她的人生都是从第一声啼哭起步,区别就在于之后要学会走路,不然就会歪歪晃晃总是挨摔甚至跌个鼻青脸肿。人生中途不要左拐右拐走歧途,只要选准康庄道,就健步径直朝前走,即使走过了九十里目标就在眼前,也权只当走过了一半的路,因为最后的十里路要比走过的九十里艰难得多,你得用走了九十里的力气才能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是行百里半九十的真正含义,意思是老人在向西走的路上要平平稳稳。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人生作业,拿得起放得下就是人生的修行。我们人类一直在讥笑熊瞎子掰苞米,认为熊瞎子掰下这穗苞米丢一个那穗苞米,寓意熊瞎子不会积攒财富。其实人类正应该向熊瞎子学习:放下手里的才能拿到下一个。

人至老年,事事都该想明白,该拿起来的东西就抓住,不该拿的或者拿错了的东西就果断放下,这才不枉几十年攒下的人生阅历。

人至老年还要做好加减法,不要把血缘当成502胶水使用,贴心的人别计血缘亲疏,把他们留存心底,有些只要见面就能感到舒畅的挚友,不要只动念想不动身,要说走就走,说聚就聚。还要学会果断取舍。比如攒下的一堆衣服,要扔舍不得要穿自感落时。你就是再舍不得扔,后人也不会把遗物当古董,还不如趁自己能动手动脚扔掉或派别的用场,不然以后也会被人扔掉或一把火烧掉。不想穿旧就不穿,咋新鲜舒服就咋妆扮。有句话叫出风头,指的是穿着合体色彩鲜活,头上梳理得利利索索,脚上穿一双上讲究的鞋。所谓风头指的就是头和脚,上下两头干干净净体面光鲜的人,就会显得很有精气神儿。

“不好意换来的就是别人“不够意思”。

2022104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