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脑瘤/《泉城晨话》第16期
(2023-10-24 04:51:47)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想起脑瘤/《泉城晨话》第16期
杨延斌
2017年春天,我在做核磁共振时,发现了大病。医生说:“你的小脑部位长了个瘤子,是不是恶性不好说,但再长就会压迫小脑神经,你必须住院手术!而且你得有个思想准备,这种脑部手术危险性很大,建议你到某某医院再确诊一下。手术在济南做没问题,但要是经济条件好的话,最好去北京某医院做手术!”我一听,这不就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吗”?我心里很抵触这个诊断!
但我想到不管心里咋抵触,毕竟是经过了核磁共振检查,而且医生为了让我确信,还指着片子给我讲了个明明白白。医生的诊断依据就在片子上,容不得我信与不信,也使我的思想增添了些负担,更让家人心里蒙上阴影。
为了多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我决定再到山东最权威的医院确诊一下。结果,这个医院的专家说得更邪乎:别看瘤子长的不算大,但长的部位太危险了。马上办住院,近几天就得做手术!我还是比较沉着地说:“请问大夫,我有这么严重?脑袋平时也没啥不适的感觉呢?”我的意思是不认可这个诊断,接着说,“我要是不住院不手术,会是个啥结果呢?”
“随时有可能发病。一旦发病,就有可能影响你的语言功能!”医生说。
“按我的现状,到有可能发病,估计还有多长时间?”我问。
“一个月俩仨月,这个说不准!”我听医生这种模棱两可语气,再问下去他就不耐烦了。“虽然床位紧张,也得让你住进来呀。你就安心住院吧,等待手术!不过首先向你说明,即便手术,也不是百分百保险!”医生客观上是在制造紧张气氛。
好像天上落下一块石头砸到我头上,女儿老伴都慌了神儿。这不是天要塌了吗?一闪念的同时,又一个念头闪出来,既然手术和不手术都危险,又何必要挨这个刀呢?我坚定地说:“既然床位紧张,而且手术和不手术都要冒风险,我就不住院了!”我想的是,身体是自己的,必须让自己说了算!
被诊断脑袋长瘤后,就想起一个好友对我说的话:她说脑子里长了个瘤子,很担心说不定哪天就会死在这个瘤子上,所以她不思茶饭,没日没夜胡思乱想,甚至吓得晚上不敢闭眼睛,担心睡着了就会让阎王爷逮了去。她所以担惊受怕,是因为医生的话总是响彻耳边:“要是不手术,恐怕你的来日就不多啦!”当时听她这样说,我只是一门心思宽慰她。但她不具备我对待疾病的心态,几乎让小小的瘤子吓得魂不守舍。
不过说归说,瘤子一旦长在自己脑袋里,感觉就大不一样了。一双磨脚的鞋穿在脚上,别人是不会有切肤之痛的。就像现在有些人隔着几千公里胡说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一样,他们所以能够说话不着边际,就是因为炸弹没落到他们身边炸响。查出了脑瘤,就等于“炸弹”要落到我头上了,我心里也不托底,就把片子传到北京。专家说瘤子长的部位确实危险,既然还没感觉到难受,采取保守治疗也是个可行方案。这就是肯定我的选择。
我的体会是,生命毕竟是单程旅行!人有了大病开始担惊受怕也属正常心态,但不能让病吓丢了魂儿。病也是软的欺负硬的怕,专拣软柿子捏!
但我也不是不怕死的“愣葱”,只是认为既然瘤子已经长在脑袋上,你怕也没用,索性它长它的我活我的。医生让我每天三次吃几种药,每一种都是死贵死贵的,每月得花一千多元。我一想要是天天吃药,不就等于天天都在三次提示自己是个病人吗?再说,要是每天吃那么多药片子,能不能管得了脑瘤还是个未知,反而会刺激的胃耍脾气,干脆,我啥药也不吃!不吃药也就没有了病人的感觉,时间一长,我几乎把脑瘤忘了。
某大医院专家的所谓“一个月俩仨月”的预判,误差太大了!三年以后在家人的督促下,我又不情愿地去做核磁共振,而且约的是诊断出脑瘤的那个专家。结果他又诊断出“不可思议”的小插曲:他做完第一遍核磁共振说:“叔叔,你得再等一下,给你打个加强针再看看。没事的,别担心!”在这个环境下医生说没事就是有事,我琢磨可能脑瘤长大了!
医生奇怪地说:“不可思议呀,那个瘤子找不到了呢!”
我想的却是,如果几年前挨了那一刀……五年了,我还能健康地活着嘛!
2022年3月25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