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早读材料
(2014-03-26 17:57:44)
标签:
教学教育 |
分类: 教学参考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早读材料
第二单元
【字词积累】
6*《黄河颂》
山巅shān diān 澎湃péng pa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yù 九曲连环jiǔ qū lián huán
7《最后一课》
郝叟hǎo
sǒu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逼狭bī xiá
9*《土地的誓言》
炽痛chì tòng 嗥鸣háo míng 斑斓bān lán 谰语lán yǔ 怪诞guài dàn 亘古gèn gǔ 默契mò qì 田垄tián lǒng 蚱蜢zhà měng 污秽wū huì
10《木兰诗》
机杼jī zhù
胡骑hú
jì
【文言文词语积累】
字词 |
例句 |
意思 |
当 |
木兰当户织 |
对着 |
惟 |
惟闻女叹息 |
只 |
忆 |
问女何所忆 |
思念 |
市 |
愿为市鞍马 |
买 |
旦 |
旦辞爷娘去 |
早晨 |
去 |
旦辞爷娘去 |
离开 |
但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只是 |
度 |
关山度若飞 |
过 |
若 |
关山度若飞 |
像 |
朔 |
朔气传金柝 |
北方 |
强 |
赏赐百千强 |
有余 |
欲 |
可汗问所欲 |
想 |
郭 |
出郭相扶将 |
外城 |
著 |
著我旧时裳 |
穿 |
帖 |
对镜帖花黄 |
通“贴” |
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怎么 |
【写作知识】
(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抒情的作用: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黄河颂》中: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间接抒情〗
2.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4.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1.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曰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山城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行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个水文站 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3. 94米、4.18米、3. 72米、3. 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步加剧,1987?1997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积高0. 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滚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
【经典诵读】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课外古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课外文言文】
(一)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 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 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二)仲淹怀志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④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⑤之⑥南都⑦,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⑧解衣就寝⑨。或⑩夜昏怠⑾,辄(zhé)⑿以水沃⒀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è))⒁始食,遂大通六经⒂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再,第二次)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世家:家世。4、既:已经。5、去:离开。6、之:到,往,去。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8、尝:曾经。9、就寝:上床睡觉。10、或:有时。11、昏怠:昏沉困倦。12、辄:往往,每每。13、、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14日昃:太阳偏西。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译文】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晚疲倦了,往往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1、啖[dàn]:喝。2、以:用。3、食:吃饭。4、贬:贬官。5、给(jǐ):供应。6、谗(chán):说别人坏话。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8、既(仕):考取功名后。9、妻子:妻子与孩子。10、糜:稠粥.11、辄:总是,就。
(三)弦高犒师
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gǔ)人弦高、蹇(jiǎn)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倍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秦穆公派孟明发动军队袭击郑国,经过周地就往东走。郑国的商人玄高和蹇他一起商量说:“秦国的军队行军千里,又几次经过各诸侯国的土地,他们的势头一定是要袭击郑国。大凡偷袭别国的,都认为别人没有防备。如果让他们看出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军情,他们一定不敢前进了。”于是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他们。秦国的三个将领一起商量说:“大凡袭击别人的,都认为别人不知道情况,现在郑国已经知道了,防备一定很坚固,进兵一定不会取胜。”于是调转军队返回秦国了。
(四)苟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⑴友人疾,值⑵胡贼⑶攻郡,友人语⑷巨伯曰:“吾今死矣,子⑸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⑹,子令吾去(18),败⑺义以⑻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⑼?”贼既⑽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⑾郡尽空,汝⑿何男子,而敢独止⒀?”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⒁之,宁⒂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⒃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⑴看:探望。⑵值:适逢。⑶胡贼: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胡”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⑷语:yù,告诉。⑸子:你。⑹相视:看望你。相,起指代作用,此指你。⑺败:毁坏。⑻以:而。⑼所行耶?:所做的吗?⑽既:已经。⑾一:整个。⑿汝:你。⒀止:留下。⒁委:丢下。⒂宁:宁可。⒃无义:不懂礼义。⒄班师:通“回”,回师。(18)去:离开。
【译文】
荀巨伯远道而来看望生病的友人。恰逢匈奴人来攻打城郡,朋友对他说:“我现在死定了,你可以离开。”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去。毁坏道义以求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敌人已经到,(他们)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一城全都空空如也。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生病,不忍丢下朋友,宁愿用我自己代替朋友的生命。”匈奴人相互说:“我等没有道义的人,而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于是就带领手下撤退,一城得以保全。
(五)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y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
1、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2、弋:带有绳子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3、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4、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5、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6、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7、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8、欲(召吏欲杀之):想。9、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10、请:请求。11、数(shǔ):历数;列举。12、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13、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14、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15、汝:你。16、是:这。17、以(以鸟之故):因为。18、故:原因,缘故。19、好:爱好,喜爱。20、以(以吾君重鸟):认为。21、重:重视,以……为重。22、轻:轻视,以……为轻。23、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24、前:前面。25、毕:结束。26、谏:规劝。27、寡人:古代君主自称。28、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想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 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原因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