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http://statics.xiumi.us/stc/images/templates-assets/tpl-paper/other/013-dividing-ling-20.png
五年前,我初为人母,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育儿取经路。孩子呢,像棵小树,虽然没有硕果累累,但也没有长歪,算是符合我们的心理期望吧。
可就在一年前,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变化,以前他胆很大,不知何时,突然很胆小,上台表演总会吓哭,人前不敢说话等等。于是,我找准时机开始不露声色找他聊天,发现,原来他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比如他明明会讲小马过河,但是却担心讲不好而不敢上台。
了解原因后,我开始有意锻炼他。有一天,我说,“乐乐,你已经是大孩子了,长大了就意味着有些事情,可以独立做了。你在家表现挺好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但你敢自己坐电梯下楼吗?”
他立马难为情的笑笑说,“你开玩笑的吧”。
我被他大人般的回答逗乐了,“我没开玩笑啊,你想啊,你要是自己会了,就可以想去哪就去哪,再不用求着我们带你下楼玩了,多自由啊。”
“不行,那我会被弄丢的”。他皱着小眉头担心的说。
“我跟你一起各坐一个电梯同时下去,然后爸爸在一楼接你,绝对不会把你搞丢,行吗?”我继续劝说。
“不行,不行”然后就哇哇大哭的在沙发上撒泼。
我还不死心,继续耐心的开导,想通过这件事帮他突破一下自己,但是,他哭的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啊,不一会邻居就过来敲门了,“孩子小,好好说,别打哈。”
就这样来来回回,不知磨了多少嘴皮子,终于我绷不住了,我实在不能忍受,我这爱冒险的性格,有这么个怯懦的儿子,就甩出一句狠话,“乐乐,我们保证不把你弄丢,如果你肯试一下,就知道你有多厉害,不然你永远进步不了。我们现在都下去,你不下去,就一个人在家,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也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带着威胁的跟他说话,说完就开始穿鞋准备出去。
哎呀,不得了了,他一看动真格了,立马从沙发上坐起来,泣不成声的开始拽我们,他哪拽的动心如秤砣的我啊,结果,不知怎么着,却也边哭边穿鞋,跟我们走到电梯口了。
这时,我蹲下来,很温柔的抚摸他的头,坚定的对他说,“乐乐,妈妈是不是从来都没有骗过你,这次你也相信妈妈,一会你从这下去后,不会丢,而且从此会变成真正勇敢的男子汉,加油。”然后告诉他怎么坐电梯后,在他满脸泪珠的脸上深深的亲了一下,并给了他一个坚定的拥抱。
他呢,带着无辜的小眼神啜泣着,和无法反抗的妥协,上了电梯,但我却也在电梯合上的最后夹缝里,看见他挥手和我再见。
送他上完电梯,看到数字终于定格在1楼时,我赶紧给老公打电话,还没等我问,就听老公叫到,“接到了接到了。”我也立马飞速下到一楼。当我刚出电梯,就听到一声清脆喜悦的叫声“妈妈”一抬头,迎来了乐乐满满的拥抱“妈妈,我会坐电梯了”
我抱着儿子激动的说“嗯嗯,儿子,太棒了。”
“妈妈,我还要再坐一次,这次我自己上下,我自己按电梯,你们都别跟着”说着就立脚按下向上的箭头,留给我和老公满脸的惊讶,看来,这是激起挑战困难的兴趣了啊。
没多久,他就又安全的从电梯里出来了,不一样的是,满脸洋溢的都是自信成功的笑容,真的,小脸像极了绽放的花朵。
回到家后,我叫来他,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说“乐乐,你看,其实很多困难,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你能勇敢的去试试,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不对?今天你突破了自己,前进一大步,给你加两颗星。”
他听后,幸福满足的点点头。我不知道他在电梯里内心经历多么痛苦的挣扎,但是看着他收获这么大的快乐满足感,我想这次学坐电梯的事情,应该对他冲击很大。毕竟克服困难有多痛苦,就会在成功后有多幸福。
后来又出现一件类似的事情,由于他身体抵抗力差,我们给他报了跆拳道班,可他是担心别人太强壮怕被打,就不愿意去。后来我们告诉他,我们不强迫他去上任何班,只有这个必须去,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他去了,结果他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样子,现在他最开心的就是上跆拳道了,身体素质也慢慢变好很多。
2
http://statics.xiumi.us/stc/images/templates-assets/tpl-paper/other/013-dividing-ling-20.png
这两件事情,给我冲击很大。在中国,过去提倡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若干年后,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个理论,基本瓦解。新时代的妈妈们,更多的是学习了西方教育,追求素质教育,嘴边的育儿口号就是,要尊重理解孩子,赏识教育。对此,我也是深信不移。
可就是这两事,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尊重,孩子还小,若是没有弄清孩子为什么不去克服某种困难,而是一味的服从,真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吗?这真的是真正的尊重吗?
比如学坐电梯,我若不推他一把,他怎么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怎么知道不是事情有多难,而是自己没勇气?怎么能激起他挑战困难的勇气?又怎么能让他迈开腿探索外面更多的世界?毕竟父母不能一直陪着他。而这些,是一味的服从能达到的吗?你的确“尊重”了孩子,可是你尊重孩子的探索力了吗?
再比如上跆拳道一事,若我不推一把,他怎么知道原来他是那么喜欢?而若一味的尊重他的意愿,那谁去尊重他真正的兴趣呢?他也许是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愿意去,却有可能被父母用尊重二字错过了他的真正兴趣。这种尊重,是不是太盲目了呢?
所以,我觉得,尊重理解孩子非常重要,但是请家长们擦亮双眼,和孩子及时沟通,看看他究竟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而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还是因为惧怕或是有其他不易察觉的心理而不去做。如果是不喜欢,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是后者,我个人认为,适时还是需要推孩子一把,而不要因为盲目的“尊重”,折断了孩子探索的翅膀。
作者
两个孩子的妈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供职于500强医疗行业外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心阁”
ID:shuxingezhu6
转载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