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不起,你没资格叫我“熊孩子”

(2016-04-04 13:17:39)
标签:

杂谈

【小编有话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同,自闭症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闭症患者容貌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而在这其中,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

非专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无法辨认自闭儿童,但请记住,他首先是一个孩子,其次才是自闭儿童,给予一份宽容,或许才是我们这些大人该做的。

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5/05/28/FqCECpsMli2kkuARNQ9T1A3muDrd.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假期来了,旅途上的熊孩子又要成为热议的话题。最近读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要对严重打扰到别人生活的熊孩子零容忍,因为熊孩子不会对侵犯别人的权利而感到愧疚。”

好个正义感十足的评论,我隔着电脑屏幕都能感到一股浩然正气!

https://dn-kdt-img.qbox.me/upload_files/2015/09/27/Fl4C_0Kg5QhKxQG50ZP7xxwtoe0D.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不过,你真的以为你有资格评判熊孩子?

我是个教育学硕士,见过的孩子可能比你略多。说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

我念研究生时坐火车。座位对面是一对母子。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后来发现小男孩不和人对视,也不理会邻座的问候,时刻都在乱动。周围的人都很看不惯,眼光射出一万只箭。

突然,小男孩弯下腰,用脑袋猛的撞击我的小肚。未曾防备的我被重重冲击到座椅背上,疼得要命。他妈妈慌忙道歉,但是小男孩一点歉疚的意思都没有。

旁边的乘客看不下去了,纷纷说,“你怎么带孩子的,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

我一边揉肚子一边观察孩子,孩子还是面无表情,我确定这是一次无意识的暴力袭击,孩子有可能是自闭症,行为不受大脑支配控制。

孩子妈妈已经内疚的快哭出来了,我摆摆手说不要紧,然后低声问:孩子是自闭症吗?“

浑身颤抖了一下,妈妈承认。我同情的看着那位妈妈,对特殊教育略知一二的我,知道自闭症父母的难处。

孩子妈妈小心翼翼问我,“把您撞疼了吧?”

虽然很痛,但我还是说没事。自闭症的孩子下手没有轻重。长期从事自闭症治疗的老师都有黄飞鸿一样的身手——不能挨打是不行的。

在听到“自闭症”三个字的时候,周围谴责熊孩子的声音也都沉默了。临下车前,妈妈想向我咨询一些问题,我把手机号留给了她。

下车后,我收到妈妈一条信息:

“好心的小姑娘,非常感谢你给我们的温暖。南南1岁半被诊断为自闭症,为了治疗,我们带着他东奔西走,旅途上我们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很多人都不理解,不知道的人都在谴责我们。这是第一次遇到理解南南的人。一个母亲谢谢你。”

我其实也没有帮上南南什么忙。但接到那条信息之后,我突然感到巨大的惶恐。在知道孩子背后的故事之前,我们真的就能轻易站在文明礼貌的正义角度,谴责熊孩子?

https://dn-kdt-img.qbox.me/upload_files/2015/09/27/Fs_137ivRV8cIDaNmHsQzVyXHfg3.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故事二

研究生快毕业时,我到一所小学去做见习老师。我发现这个班里有一个叫壮壮的男孩子,处处和我做对,逆天的气人啊!

我走过他的座椅,他就在背后掀我的裙子,让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的教具本来摆放整齐,他却偏要给我扔出窗外去,然后很得意的看着我。

我没辙,找班主任告状去了,问:”壮壮是一直这样吗?要不要找他的家长来聊聊?”

班主任说:“壮壮的父母很小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爸爸。爸爸忙生意没时间管他,只有相信打是疼骂是爱的爷爷奶奶。”

原来如此!壮壮是想用挑战性的言语来赢得我的关注,然而又怕我拒绝他,就像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忙而拒绝关注他一样。自尊心的受损和不被承认的苦楚,差一点被我贴标签为“熊孩子”。

如果壮壮也算是熊孩子,那么深入他的内心去看,其实这只熊孩子是一只柔软的泰迪熊,心里包裹着温暖的熔浆,与渴望被爱的呼喊。

第二天,当壮壮又一次掀我的裙子时,我回过头来平静的看着他,对他说,你喜欢老师的教具是吗?我还有一份,分给你好吗?

熊孩子嚣张的气焰一下子变弱了,他的生活中除了坚硬的爷爷,就是忽视他的爸爸。也许看到了我,他想起了温暖的妈妈。

https://dn-kdt-img.qbox.me/upload_files/2015/09/27/FudHyGxiHVDPhqfEKqMBcd5o-aK3.pn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不要随意下结论和贴标签

研究生期间,我最敬仰的老师不是学富五斗的教授,而是一位来自特殊教育基层的青年教师。

她说:

如果能养成五讲四美的好少年,没有孩子愿意变成熊出没。

与其给孩子贴上标签,不如去理解这个孩子曾经发生过什么。

多少人只看到了熊孩子在飞机上、餐厅里一瞬间不讨喜的行为,就在不知道孩子行为的前因后果、也不知道其成长经历的情况下,就匆匆下了结论:熊孩子没礼貌、熊孩子缺教养、熊孩子必有熊父母……

可是,作为只看到孩子半小时表现的局外人,真的有资格对孩子的成长做出审判?

那些孩子不为人知的辛酸、父母无法言说的苦衷,你又如何知晓?

英国谚语说的好:“在你穿上他的鞋子亲自走一英里路之前,勿轻易指责别人。”

所以,请先试着去了解孩子经历过什么,然后再决定是谴责熊父母,还是拿出多一份爱心和谅解来给那些打扰过你的“熊孩子”们,好吗?

作者 | 毛豆妈

北师大教育硕士

专注婴幼儿性格和情商培养

每周一次免费宝宝心理学讲座

创办公众号“益智学堂”(yizhixuetang01),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益智学堂” 

ID:yizhixuetang01,转载已获授权)


参考文献: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yODE2OQ==&mid=207772304&idx=1&sn=b069a9219be47513eb2d02c22ca84531&scene=4#wechat_redirect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