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刘俊芝

(2015-11-05 09:38:05)
标签:

教育

说课

分类: 走进教研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设计

刘俊芝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灯泡、摩托车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用来说明能量装置的作用,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难点是制作风动小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难点:制作风动小鼓。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能量的转化

1.出示电吹风,提问:打开开关,电吹风就会吹出热风,把湿头发吹干。你能够分析电吹风机工作时,输出和输入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

2.学生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填写在书本P49。

3.引导学生汇报,提示电吹风的能量转化可不只有一种!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能量转化的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5.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装置,并填写在书本中的空白处。

电灯、电热水器、凤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6.讨论:我们在使用这些装置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7.观察:在教材P50的图中,你能够分析其中能量在各种物体中是怎样转化的吗?

8.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教材P50的表格中。

活动2:制作风动小装置

1.布置任务:让我们利用风能,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

2.小组讨论:准备的材料和制作的过程、方法。

3.小组的分工。

4.介绍并参照P51提供的制作方法。

5.学生在自己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书本的提示来完成制作。

6.学生制作。

7.分析风动小鼓在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

8.创新:你还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吗?

9.小组并结合全班的进行评价。

★拓展:改造风车模型

(1)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2)让学生找出改造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电能,将大家的办法记录下来。

(3)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的方案。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风能——机械能——声能。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说课稿

刘俊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四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材料、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能量和植物与能量、物与能量的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运动与变化,维持着各种物体之间的平衡。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促进了人类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技术的进步又为人类更好地控制、转化能量提高了条件。《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围绕能量转化设计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本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灯泡、摩托车入手,说明能量装置的作用,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活动1通过分析电吹风机等能量转化装置工作时所输入和输出的能量,认识几天的能量转化装置是怎样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通过分析电能的产生和利用,描述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活动2通过引领学生设计制作风动装置,从实践层面上体验感受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结合教材的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教学难点:制作风动小鼓。

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能

量的多种形式,学生第一次学习,但是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不仅应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使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对科学这门课失去信心的同学在课堂上也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 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认识能量的转化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技术设计和技术制作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还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

四、说材料

我利用了多媒体,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风动小鼓材料完成本课的教学。

五、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如通过开灯、放课件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教师通过和学生谈话“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2、自学: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首先我安排学生自己思考并试着完成49页能量的转化,通过自学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在大脑之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又安排了50页观察下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从学生较熟悉生活入手学习,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

科学课强调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看问题和想问题,定量分析能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因此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梳理图上的复杂而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这是书上的一幅彩图,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流水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让学生体会到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一种能量的消失,必然伴随着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产生,并且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过程中,其总量都是守恒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也是整个自然界遵守的普遍规律。这样就浅入深出将一个抽象的科学知识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科学的概念和思维。

在制作风动小装置的活动时,我设计让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动小鼓。通过学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让学生亲历合作研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合作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

4、展示交流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高效课堂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展示是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提升”。展示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是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高效。

我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能量转化的个人展示,和风动小鼓的成果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敢于展示,会展示”;5、反馈:;在讲解完新的内容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板书设计:;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流水能——电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风;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风能——机械能——声能;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wbr>刘俊芝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wbr>刘俊芝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wbr>刘俊芝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wbr>刘俊芝新华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wbr>刘俊芝氛围中 “敢于展示,会展示”。让他们在展示中学生体会到能量的转化过程,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

5、反馈:

在讲解完新的内容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设计了填空题,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让学生再次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风能——机械能——声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