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居里夫人的发明和死亡谈核污染

(2018-10-24 13:04:06)
标签:

核电

放射

污染

危害

杂谈

   从居里夫人的发明和死亡谈核污染
    放射线镭的发明者(氡之母)居里夫人66岁时死于白血病。1995年当居里夫人的棺木被挖出来与她的丈夫合葬时,法国官方担心她的身体会有放射性放出的危害,墓被打开后,人们发现她的遗体放在套有铅质的棺材中,而铅棺材又放在另一木制棺材中,内测到的放射性元素比法国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值还要高20倍。她在研究生涯所吸收的镭其半衰期(降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以百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她身体里的镭的含量在她死后还没有显著降低,同时,记录着她著名实验的三个黑色包用铅包着,一直保存在巴黎图书馆,那些想要阅读她实验记录的人必须签订一份承认知晓风险的负责协议。
    她的女儿伊雷娜继承了她未完成的工作,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样也死于白血病,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里,居里一生短暂,仅46岁死于巴黎街头的马车碾压。 我们不知道放射性镭对他们夫妇二人的细胞造成怎样的伤害,但知道他们身体虚弱病得很重,得奖时无法前往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

    1954年有一美国电影史上的悲剧,电影制作组拍摄成吉思汗率军征服中东的电影叫“征服者”,为了在银幕上真实地再现古代的 X壁沙漠,200多人在那里拍摄了2个多月后,随后还用卡车运回大量沙子到摄影棚继续拍摄内景,几年后一连串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很多人先后患癌症逝世,后来统计摄影组220人中91人死于癌症,其中41人已死亡,通过调查原来此沙漠300公里以外就是美国原子弹试验基地,试验场上空的磨菇云中的放射性物质严重地污染了这片沙漠,是这些带放射性的沙子引起了人体细胞的癌变。

    1945年投放日本广岛 ,长崎的原子弹导致150,000人死亡,或者是即死,或者是在几个月后因受伤和辐射致死。科学家组随访了90,000名幸存者的健康情况,估计辐射导致527人死于癌症,103人死于白血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原苏联1970年建成的,在乌克兰境内的首个核电站,1986年4月26日世界最严重的核电厂事故就发生在此。此灾区所释放的辐射量是投在广鸟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由于发电厂没有保护掩体来掩盖辐射线,放射性的尘埃并不局限于他们国内还远射到西欧,东欧,斯堪地那亚半岛,不列颠群和北美东部地区,造成严重的污染,引起健康问题,在发生事件的三年中放射性尘埃至少导致婴儿畸形和死亡的发生,就英国单方面报导从1986年--1989年的三年间英国有600多名畸形儿出生(唐氏综合症,脊椎裂,颚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因前苏联刻意隐瞒所以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于精确统计,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证明提及因“辐射线”而死亡。所以到目前为止真实情况的健康报告难于证明。
    1986年事件发生后许多老专家志愿进入对核反应堆进行了封闭处理,三个月后他们之中28人死于过量辐射,19人死于皮肤感染,106人患上辐射病,数年后他们死于白血病,癌症的极多,后来在切尔诺贝利中心建立一墓碑,写着“献给拯救世界的人”。
从居里夫人的发明和死亡谈核污染

    再一个重大的核灾难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危害也危及全球,主要对海洋的污染已得到全球的公认。专家指出近海的鱼10年内都不能食用。它的放射污染物可抵达北美。此事故所释放出来的辐射量约相当于168颗原子弹,按国际事故分级,与前苏联的事故一样也是最高级的七级。尽管日本政府宣称“善后处理进展顺利”“核事故影响有限”,但事故发生后第六年有记者携带测量仪进入附近地区,此辐射测量仪狂震不停,震得连拿仪器的手都发麻,说明核污染之重。现事故周边目前仍然是“ 鬼域地区”荒无人烟。
从居里夫人的发明和死亡谈核污染

    最后让我们看一看全身照射一次PET-CT,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从居里夫人的发明和死亡谈核污染
你相信上面的宣传吗?
   它是全身的CT检查,每次一个小时左右,据说可以照出全身各个部位所有的癌症,当然,有人喜欢你去照,因为一次检查就可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不知现在涨价否?),有的单位医术不怎么样,然购买一台此仪器可赚钱,吸引来者,当然来者不拒,但要告知你的是——照CT的辐射量大在我以前的博文中已有提及,然要照一次PET-CT就更大更大了,相当于我们正常人吸收了30年的辐射量,也就是相当于你在福鸟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所以为了你的健康不要迷信它,实在不得不照,也要有经验的有责任的医生的医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