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他们来这里读医并不容易,要自费的,一般是当地的政要和经商的子女,先在北京统一学中文一年,中文勉强过关后才来这里,北京一年,这里五年,共六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数字,有的还考试不及格留级还要多读一年,如果二年考试不及格就退学的。 有一乌干达学生父亲经商失败无力负担了,他去搞外教赚钱支付学费,结果功课拉下了,一连留了二年,取消学历回国了,我倒是很同情他的,可惜。
而现在变化很大,大家都知道的,免费了,还有补贴呢。
到这里来!这里四季花常开!
到这里来!这里四季花常开!
我的二个第三代——孙子和外孙女现在都在英国上大学。 孙子是中国人,考上了英国的一家医学院,每年要学费折合人民币36万元,生活费3-4万元,共一年要40万元人民币,真是压得家中透不过气来,这些钱据说可养活他们二,三个家庭呢! 即使我们现在好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考上了英国的硕士研究生,也要交30万元左右的学费的。
而我的外孙女则相反,她随着父母加入了英国藉,去年考上了伦敦的一所大学,免的,还给她一笔生活补贴,有一次我与她到唐人街吃饭当要付钱时,这小女子还挺有良心说对我说“婆婆,今天我来付钱,学校给我发了一笔钱”。
我想到我自己上大学时,我们那时也不用学费,只交12.5元的饭费,这12.5元在学生饭堂随便吃了,常换着花样给我们吃,有的贫困同学申请了助学金,连饭费都免了,更贫困的同学不光是免了饭费,还可发几元钱的补贴帮助他们解买书及生活必需品的困难,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