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浪育儿频道与《妈咪宝贝》合作的微播炉栏目2014年1月刊的主题。这一期,我们特约亲子教育专家,潜心从事亲子教育研究,“退而不休”的陈禾老师进行了对谈。
对话主持:新浪育儿频道执行主编 郑先子
导语:
陈禾老师驻站新浪育儿“专家问诊”2年多时间,已经回答爸爸妈妈3831个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我们能看到当下做父母的焦灼心态。家有宝贝无比珍视却又无所适从,因为不够了解。不了解他的成长与发展,不了解他的行为所代表的含义,自然也就找不出“应对”办法。对话到这里,陈禾老师说“这不该全然是父母的问题和责任,其实有很大部分是需要社会来帮助家庭共同完成的。”是这样,但当社会功能没有达到的时候呢?
问:为这么多父母做咨询,您觉得问题的症结大多在哪些方面?
陈禾:急!过度关心则乱了分寸,心浮气躁则失去智慧。育儿智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一是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怎么做。人一急躁,看到眼前不如意的事,就想一步到位通盘解决。但孩子不是一台机器,关了电闸就能复位呀!我提出父母必须修炼“三心两意”,就是耐心、细心、用心、在意和创意五个基本功,修炼不到位,或者完全漠视这五项修炼,孩子的教养问题就会没完没了。
问:妈妈和爸爸表现的问题有哪些不同呢?
陈禾: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除了喂奶的方式不同之外,任务并没什么差别,父母互相配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看当时需要。在这方面,过去“严父慈母”的模式在今天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的。如果妈妈是全职妈妈,那么爸爸不只是下班后作为妈妈的助手,还得做好抚慰妈妈,从感情上协助妈妈放松情绪,别让妈妈独自承受育儿生活的强大压力。
问:您认为做好爸妈需要从哪几方面来提升?
陈禾:就是在“三心两意”的修炼上下功夫。这项修炼是永无止境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教条用在亲子教育,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要更好地实践所学,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给孩子正常的成长教育。
问:在亲子教育或亲子关系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那个点是什么呢?
陈禾:从“知”到“行”之间有个环节:能不能接受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接受不接受不只是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智”,包括更新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能保证这两种能力恰到好处地运作的是“同理心”。因此,从思维的核心价值说,是“同理心”,从行动能力说,是“接受”,包括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任何特点。
陈禾老师同时推荐了一本书给各位爸爸妈妈
作者:伊莎贝拉·费利奥沙
推荐语:我们都有对孩子的期许,希望他懂得爱他人,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适应各种环境,能够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各种境遇……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关于微播炉栏目:
微播炉特别策划是《妈咪宝贝》杂志与新浪育儿频道联手打造的对谈版块,邀请各方人士就养育、教育、两性、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探讨,观点或会尖锐锋利,但希望对你的育儿经历有所帮助。我们所在意的是--贴心,贴孩子心,贴爸爸妈妈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