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太原晚报2015年8月24日
我上小学时,正值60年三年困难时期。那时,虽然我家生活比较困难,但再困难父母亲也要让我上学堂。我上学时,家里没有钱买书包,母亲就用一块草绿色旧帆布做了一个小书包。书包做好后,父亲托人写了几个字,让母亲把这几个字一针一线地绣到书包上。这几个字是“吾儿莫做睁眼瞎”。
父母亲为什么要绣上这几个字呢?原来他们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在三座大山统治下的旧社会,父亲出身于雇农家庭,祖辈都是给地主扛长工维持生活,哪有钱供父亲和姑姑读书。母亲家庭虽然殷实,但母亲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从小只是学习女红等活计,也没有上过学堂。父亲不识字可吃过不少苦头。抗战那几年,父亲出外谋生,在天津街头见一个招工点,上去询问招什么工?招工的人给了他一张纸让他看。父亲摇了摇头说不识字。招工的就把这个工作说得天花乱坠。父亲就信了,按了手印。没想到,父亲被骗到山西下了煤窑。父亲说,那时他要识几个字,说甚也不会被骗到煤窑给日本人卖苦力。
母亲也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母亲是裁缝,有人找她做衣服,可给人家量体裁衣时,却不会写字,还得求人写。母亲说,不识字就是睁眼瞎,睁着两眼一抹黑,做什么事都不好做。
我听了父母的教诲后,明白了上学的重要性,那就是决不能做一个新社会的“睁眼瞎”。
我就这样背着父母的殷切希望上学了。开学第一天,老师看到了我书包上锈的字,问我,这是谁绣得字?我说是妈妈绣的。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不做睁眼瞎。老师被我稚气的回答逗笑了,并在课堂上表扬了我,鼓励我们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家长们的期望。
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我能给父亲读报了,讲天下的大事;也能给母亲写做衣服的尺寸了,母亲再也不会求人了。以后,我迷恋上了写作,把一片片稿件刊登在报刊上。我可以欣慰地告知地下的父母亲,你们的儿子没有做了“睁眼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