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余力学文>
不 力 行, 但 学 文,
不去尽力 实践, 只 研究 书本知识,
长 浮 华, 成 何 人?
会增长 不切实际的、奢侈的习性,这会成为 什么样的 人啊?
但 力 行,不 学 文,
只 尽力 实践,却不 研究 书本知识,
任 己 见, 昧 理 真。
就容易由着 自己的看法,不明白 道理和真相,这样也不好。
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 法, 有三 到,心 眼 口, 信 皆 要。
读书的方法,有 三个 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实在 都是很重要的。
————————————————————————
方 读 此, 勿 慕 彼,
正在 读 这本书,就不要 向往 那本书,
此 未 终, 彼 勿 起。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读通,那本书就不要去开始读。
————————————————————————
宽 为 限, 紧 用 功,
读书做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时间 作为 期限,一规划好就要赶紧 花费 时间精力勤学苦练,
若是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心急之下多半读不好也读不完。
工夫 到, 滞 塞 通。
花费的时间精力 达到一定程度,那些学习中停滞 阻塞的地方自然就能贯通无阻,
这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心 有 疑, 随 札记,
心中存在 疑问,应该马上跟着做笔记,
就 人 问, 求 确 义。
一看到师长就靠上前去,向师长 请教,设法得到 确定无疑的意思。
————————————————————————
房室 清, 墙壁 净,
书房要简单清洁,墙壁要干净,
几案 洁, 笔 砚 正。
书桌也要清洁,毛笔 砚台等要摆放端正。
————————————————————————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 研磨 歪了,就是心 不 端正;
字 不 敬, 心 先 病。
如果写的字 不 认真恭谨,就表示心中已经 浮躁了。
————————————————————————
列 典 籍, 有 定 处,
排列 经典 图书,要有 固定的位置,
读 看 毕, 还 原 处。
朗诵 阅读 完毕,要放回 原本的位置。
虽 有 急, 卷 束 齐,
即使 发生 紧急的事,也要先把书册 收拾 整齐再离开。
有 缺 坏, 就 补 之。
书本出现 残缺 损坏时,应立刻 修补 书本。
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
非 圣 书, 屏 勿 视,
不是 传述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弃 不要 理睬,
敝 聪明, 坏 心 志。
以免因书里不正当的事理而蒙蔽了智慧, 破坏了心性 志向。
————————————————————————
勿 自 暴, 勿 自 弃,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 自我 糟蹋,也不要 自我 放弃,
圣 与 贤, 可 驯 致。
德才最高的圣人境界 和 德才兼备的贤者境界,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也是可以 逐渐 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