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 爱 众>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
凡 是人, 皆 须 爱,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
天 同 覆, 地 同 载。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
行 高 者,名 自 高,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 所重, 非 貌 高。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 大 者,望 自 大,
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
人 所服, 非 言 大。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
己 有 能, 勿 自 私;
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
人 所能, 勿 轻 訾。
他人 所表现出的才华,不要 轻视 毁谤。
————————————————————————
勿 谄 富, 勿 骄 贫,
要贫而乐,不要去巴结讨好 富人;要富而好礼,不要 傲慢地对待 穷人。
勿 厌 故, 勿 喜 新。
不要 嫌弃 旧朋友,也不要 贪恋 新朋友。
————————————————————————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别人 没有 空暇,就不要 用事情 打搅他;
人 不 安, 勿 话 扰。
别人身体或心情不 安适,就不要 用闲言碎语 干扰他。
人 有 短,切 莫 揭;
通常情况下,别人 有 缺点,千万 不要 揭露;
人 有 私,切 莫 说。
别人 有 秘密,绝对 不可 张扬。
————————————————————————
道 人 善, 即是 善,
赞美 别人的善行,就 是 做好事
人 知 之, 愈 思 勉。
因为对方 知道 你的称赞,就会更加 想着要努力行善。
扬 人 恶,即 是 恶,
宣扬 别人的恶行,就 是 做坏事,
疾 之 甚, 祸 且 作。
因为指责批评 到 太过分了,灾难 将会 兴起,对方会对你不利。
————————————————————————
善 相 劝, 德 皆 建;
做好事能相互 勉励,那么良好的品德彼此都能树立起来;
过 不 规, 道 两 亏。
做坏事却不相互规劝指正,那么品德上 两个人都会出现缺陷。
————————————————————————
凡 取 与, 贵 分 晓,
一切财物上的获取和给予,要注重的是去分辨 清楚,
与 宜 多, 取 宜 少。
给予他人财物应该 多些;获取他人财物应该 少些。
————————————————————————
将 加人, 先问 己,
想要 把事情拜托到别人身上之前,先 问 自己“如果是自己,会不会喜欢”,
己 不 欲,即 速 已。
如果自己 不 喜欢,就应立刻 停止,不要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推给别人。
————————————————————————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受人恩情,要想办法回报,与人有怨恨,要想办法忘掉,
报 怨 短, 报 恩 长。
回报 怨恨的想法要短暂,报答 恩情的心意要长久。
————————————————————————
待 婢 仆,身 贵 端;
对待 侍婢和仆人,本身的言行要注重 端庄正派;
虽 贵 端, 慈 而 宽。
虽然应注重 端庄正派,但若能仁慈 和 宽厚,就更完美了。
势 服 人, 心 不 然;
权势可以强迫 对方服从,对方心中却并不 认可。
理 服 人,方 无 言。
唯有以道理 感化 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 怨言。
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同样 是 人,善恶聪愚等类别却不 相同,
流 俗 众, 仁 者 希。
跟着潮流走的平常人 占了多数,而仁德的人却稀少。
果 仁 者,人 多 畏,
真正的仁德之人, 大家 多半会对他敬服有加,
言 不 讳, 色 不 媚。
仁德的人说话 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表情也不会故意逢迎讨好。
————————————————————————
能 亲 仁, 无限 好,
能够 亲近 仁人君子,会得到数不清的好处,
德 日 进, 过 日 少。
自己的品德会一天一天地 进步,过错会一天一天地 减少。
不 亲 仁, 无限 害,
不肯 亲近 仁人君子,会产生数不清的害处,
小人 进, 百 事 坏。
人格卑下的人会乘虚而入,影响我们,以致许多 事情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