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练习制卷人:张芳审卷人:陶云

标签: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贤文老师高效语文课堂语文轻松学快乐啦啦啦人大附中 |
分类: 与贤文老师一起学语文 |
人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练习
说明:本练习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
一、积累·整合(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天地清明,人间有情。天空蔚蓝,
1.
A.记载(zài)
C.记载(zi)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篇
C.篇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1分)
4.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一大传统主题,下面这副对联正是表达此意。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2分)
清泉流泪怀先烈,
5.清明,“万物清洁而明朗”,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古往今来,书写清明的诗词有很多,请你调动积累,写下这样两句连续的诗(或词)句。(2分)
6.
(1)
(2)
(3)
(4)
(5)
(6)《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流传久远,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也有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友人》两首诗,完成7-9题。(共7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7.
蜀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8.
答:
9.送别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诗歌类型,请你再写出此类诗歌中两句连续的诗(或词)句。(2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甲】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乙】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岚:林中雾气。箨(tuò
9.
(1)水尤清冽
(3)
1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C.能以径寸之木
12.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13.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4.叶朗先生说:“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胸襟,傅雷的气象,傅雷的境界。博大、开阔、善良、温厚、光明、纯净,“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视其色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如时雨之润’,和那种武断、骄横、褊狭、刻薄的所谓‘名人风度’真有天壤之别。”请你从“博大、善良、温厚、光明、纯净”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鼓神》,完成15-17题。(共10分)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髙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15.“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的我,后来又为什么觉得“该回家过了”?(2分)
16.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结合第段中的划线句子加以赏析。(3分)
17.
写得生动感人的。(5分)
(二)
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造的宣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宣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开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漢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看蓬勃的生机。
18.作者为本文拟题时,在“仿生建筑”和“会呼吸的建筑”这两个题目上反复推敲,难以确定,请你帮他从中选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2分)
答:
19.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20.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2分)
答:
21.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2分)
答:
五、写作(4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成长,是从不间断的。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成长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有趣的实践、动人的课堂、深入的探究、用心的合作……无一不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家人的关爱、同伴的鼓励、老师的赞赏、生活的历练……都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将“在中成长”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智能机器人将全面进入人类的生活,并将代替人类完成部分工作,毋庸置疑,机器人和人类各有所长,两者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将随之展开。请你发挥想象,以“一次愉快的合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人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练习答案 2019年4月23日
制卷人:张芳
说明:本练习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
一、积累·整合(共15分)
1.C(2分)
2.B(2分)
3.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1分)
4.答案示例:明月 念(2分)
5.答案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分)
6.默写:(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7.答案示例:宽慰
8.答案示例:在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诗人通过描写挥别的动作和马儿鸣叫的场景来表达对将要离别的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属于间接抒情。(3分)
9.答案示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分)
10.(4分)(1)清凉 (2)穿透 (3)清楚 (4)比
11. C(2分)
12.(4分)
(1)(鱼儿)静止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2)现在看到这水,才领悟到这世上真有碧绿的颜色。
13.甲乙两文中写水的文字都非常动人,令人过目难忘。请你结合原文,说说甲乙两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分)
甲文主要通过写鱼儿在水里轻快活泼的游动,侧面描写衬托潭水的清澈;乙文主要通过比喻(把水比作秋天和晓岚)和对比(和新柳、初篁对比),来写泉水的颜色碧绿。一个写水清,一个写水碧,文字都摇曳生姿,委婉动人。
三、名著阅读(5分)
14.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共10分)
15.答案示例:“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2分)
16.答案示例: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3分)
17.答案示例: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文中对“鼓神”敲鼓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出鼓神技艺的出神入化,这是正面描写。文章正是如此多角度塑造鼓神的形象,写出了鼓神的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令人印象深刻。(写出两个角度即可,每个角度2分,鼓神形象1分。) (5分)
(二)(共9分)
18.答案示例一:我选“会呼吸的建筑”,题目新颖,运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形象生动;
示例二:我选“仿生建筑”,题目直接简明。
19.答案示例:从结构上看是总领下文,三个分句分别和、、段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便于读者理清阅读层次;从内容上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种建筑的总体形态特征。
20.供热 发电(2分)
21.答案示例:变色龙建筑——仿照变色龙生态特征,具有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的功能。
五、写作(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