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金斯顿,诸圣教堂。
昨天傍晚去BushyPark时妮子已经感觉身体异样,为了不影响阿奇的兴趣一直没有吭声,又被冷风侵袭,夜里,妮子发烧了。半夜给她吃了些药,还是烧到39多度,头晕、咽喉肿痛,进行物理降温。
一早推开窗帘,云层很厚,如同此时阿奇焦急的内心。煮了鸡蛋和蔬菜粥,又让妮子吃了些药,准备去英超买些水果来补充一下维生素,顺便看看有没有润喉的药品。
Sainsbury's,英国本土超市。
今天是星期天,超市的人真不少,阿奇游走在货架之中,终于寻到药品柜台,但又有些拿捏不准,就求助一位超市服务人员,她很敷衍的指了指那个阿奇已经确定了货架,表示让我自己选,唉!正好身边经过一位女士,阿奇问她推荐一下润喉药品,这位女士立刻热情地在货架中搜寻,然后指着一种和另一种,表示一种含药成分多些,另一种属于蜂胶薄荷的,都有缓解作用。谢过,想想家中常备的来自新西兰的蜂胶糖润喉止咳效果不错,就选了这种蜂胶薄荷的,感觉更安全些。
在超市付款,妮子给了阿奇一张银行卡和一些纸币,卡可以自助结帐,现金需要走人工通道。阿奇发现妮子有个零钱包,里面满当当的硬币,识别了一下,有近二、三十镑,便揣在包里,正好可以消耗一些。买了一盒车厘子、阳光玫瑰葡萄、苹果,又买了洋葱、蒜、火腿片...,一边排队一边想提前数好那些还有些陌生的硬币,不想,忙乱中零钱散落下来,阿奇愣神儿的功夫,后来两位花甲老人同时俯下身帮阿奇捡拾起来,好尴尬,又好感动!
回到公寓,妮子还在昏睡,为她换了额头上的凉毛巾,独自吃了些菜粥、苹果和甜甜圈,等妮子醒了,洗了些水果给她,勉强吃了一些。先生说,这症状很像新冠,来英留学两年,妮子的同学有的感染过两三次,妮子一直安好,或许真是阿奇把病毒带来的吧!看着病中的妮子,好心疼!
妮子因生病不能陪阿奇游逛有些心急,却因此给了阿奇更多停留在金斯顿小镇、行走泰晤士河边的机会,更是成就了阿奇工作以来第一次有那么多的时间独自游走、独自思考,也因此让阿奇爱上了这个小镇,爱上了泰晤士河畔。
下午,积云疏散。惦念着镇中心诸圣教堂6点钟的晚祷,看着妮子又睡了,独自向镇中心走去。
关于金斯顿镇的诸圣教堂,阿奇没能在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他的历史仍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外观看起来庄重而肃穆,青灰色的外墙斑驳中散发着坚实。当阿奇快要走近时,蓦然从教堂中传出管风琴恢弘的声音,琴声似乎瞬间便笼罩了整个镇中心,空气中充满了无形的神圣感。
阿奇有些踟蹰,但,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诸圣教堂对外有三个门可以进出,分别在教堂的东、南、北侧,教堂内来晚祷的人还不多。阿奇小心翼翼地在一个边缘处坐下来,陆续进来的人几乎都是上了些年纪的,他们悄悄的、面容严肃地相互点头,小声问候,并有工作人员递上圣经和其它小版本书籍。仪式由一位持权杖的黑衣老牧师主持,并由一位白衣中年男主教进行诵读、引领祷读以及吟唱圣经,中间还邀请一位市民模样的女士讲了似乎是关于圣经中的故事,最后应该是布道仪式,整个过程严谨、有条不紊,阿奇虽看不懂,也不明晚祷中各环节的内容,却也似乎被信仰的光芒所照耀着,身心变得轻盈舒畅。
管风琴师正在收拾琴谱。

仪式结束了,阿奇围绕教堂内部参观一圈,当与白衣主教遇见时,他送来慈爱的微笑,边点头边说了什么,阿奇没懂,但,与他的眼神相对中、在他的笑容中获得了莫名的抚慰。
希望,神灵保佑妮子快快康复!
离开诸圣教堂,已是晚上七点,镇中心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了。英国人周末的街巷如此清冷,大多店铺都已关门,偶有一两家餐厅还开着,与国内此时的热闹天壤之别。
终于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教堂仪式活动,既满足了多年来对基督教活动的好奇,也在这短短一个半小时的仪式中得到心灵的清宁,与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去过的寺庙有着相似的感受,宗教信仰给与人们的力量是无形而笃实的!
17分钟后走回公寓,天空布满了飘逸的积云!

清冷的镇中心


几日的独自行走,对去镇中心的方位基本驾轻就熟了,每次去或回都会刻意挑不同的街巷走,这次发现了金斯顿镇另一标志性设置,“多米诺电话亭”。十二个废弃的红色电话亭占据了镇中一处不小的区域,这是1989年,英国著名艺术家大卫•马赫的作品。
在英国,红色电话亭、红色双层巴士、红色邮筒及黑色出租车曾被不少中国游客称为“三红一黑”,无疑这三种物件成为了很英国的标志,手机的普及、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电话亭、邮筒逐渐失去了它们史命,这件“多米诺电话亭”作品该是对这一史命最好的纪念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