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4-02-18 18:28:00)
标签:

教育

分类: 2.设计反思

本课获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福州市晋安第五中心小学  刘小华  

评析:福州市晋安第五中心小学  严维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发生和作用。

2.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发生的必要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

3.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体会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黄豆、纸张

学生:黄豆、纸张、题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昨天咱们一起看了绘本《吉莉娅数星星》,谁还记得吉莉娅数过些什么?

刘老师做个小小调查,你们最想数生活中什么的物体?

你想怎么数?

一、谈话引入,激趣揭题

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一百五十二年。

蜜蜂每秒钟约振动二百三十次翅膀。

毛毛虫会排队,队伍最高纪录是六百只。

人是杂食动物,每天食量约一千克左右。

1、师:今天吉利亚邀请咱们参观她的数字城堡,请看大屏幕。

2、师:看了这些数,有什么感觉?

生:它们都很大。

3、师:是的,它们都是一千或者一千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就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千以及一千以内的数。

4、揭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评析】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刘老师在课伊始就呈现了四个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1、师:吉利亚的数字城堡里可不止有这些数,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她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小棒,请看!(课件展示1000根小棒)

师:看到这些小棒,估一估有多少根?(板书:估)

生1:大概有一千根。

生2:大概也有一千根。

师:想知道他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

生齐答:数一数。

2、师:好主意,数一数。(板书:数)孩子们,想怎么数呢?

生1:就是把一队的数完一次,然后就数有几队。然后我们就可以用几队乘几队,就可以得出答案。

师:我是听明白了,就是一队一队地数。还有吗?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一行有几根小棒数出来,然后在旁边做一个记号,然后数完以后加起来。

3、师:大家方法特别多。那这样好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拿出你们的小棒图我们来数一数,可以借用铅笔做上记号,计时一分钟,开始。

生数教师巡视。

4、师:时间到。好,小朋友们,把小手放下。谁来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生上台指着课件说)

5、汇报(课件演示)

(1)一个一个地数

师: 你先数什么,指着这上面来看。

生1:我是先数每一横排有多少小棒。

师:孩子们,听明白了吗?他是先数一小排,那得几个几个地数呢?

生齐答:一个一个地数。

师:咱们跟着他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一个一个地数)小手指过来,找到“1”了吗?现在呢?咱们一个一个地数。

生跟着数:1、2、3、4、5、6、7、8、9、10

师:数出了几个一?

生:十个。(板书:10个十)

师:也就是?

生:一十。(板书:是一十。)

师:还可以说十里面有几个一?

生:十个一。

(2)一十一十地数

师:接下来你要怎么数呢?

生1:十个十个地数。

师:嗯,一十一十地数。(板书:一十一十地数)好,咱们找到了一个十了,是吧?接着?

生齐数: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十、六个十、七个十、八个十、九个十、十个十。(课件逐一出示)

师:好。10个十是多少?

生:一百。

师:嗯,说的非常好。(板书:10个十是一百)咱们还可以说?

生:一百里面有10个十。

(3)一百一百地数

师:接下来你又是怎么数呢?

生:一百一百地数。(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师:咱们来一百一百地数一数。(课件出示)一个百,小手拿出来数一数。

师生齐数:两个百、三个百、四个百、五个百、六个百、七个百、八个百、九个百、十个百。

师:10个百是多少呀?

生:一千。

师:噢,10个百是一千。(板书:10个百是一千)好,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好,你来。

生1: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

师:咱们还可以说?

生1:一千里面有10个百。

生2: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一百一百地数,一千里面有10个百。

6、师:说得真好,像刚才这样的数数过程在咱们的三字经里就出现过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

【评析】教师注重学生亲历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充分感受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的过程,有效让学生主动建构了1000的组成,自然渗透了1000里面有10个百,初步体会“个”“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7、深化感知,了解1000和10、1的关系

(1)师:刚才还有的孩子说他是十个十个地数,那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一个十,两个十……(课件演示)

师:照这样数下去,一千能数出多少个十?

生:   一百个十。

师:一百个十。来感受下。(课件点击)现在是100了,100里面有10个十。再往下看,两百里面有20个十……接着

生:30个十、40个十、50个十、60个十、70个十、80个十、90个十、100个十。

师:90个十再加10个十是多少个十啊?

生:100个十。

师:所以1000里面有100个十。

(2)假如一个一个地数,1000里面有几个一?

生:1000个一。

师:说得好。1000里面有1000个一。

8、孩子们,像数1000这么大的数,今天咱们一百一百地数,和过去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比怎么样?

生:来得快。

师:是的,快多了。那将来数更大的数可以怎么数呢?

生:五百五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

师:所以,选择合适的数法太重要了。

【评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深化感知,了解1000和10、1的关系,感受一百一百地数比一个一个、一十一十地数来得更快,以此领悟到策略的重要性,并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将来认识更大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操作探究,深化认识

1、估一估,数一数,感受1000粒黄豆

师:今天刘老师也带了一袋学习工具,请看,(出示一袋黄豆)请你估一估,这袋黄豆有多少粒?

生1:大约有100个。

师:恭喜你,你估对了!这袋黄豆就是100粒。(展示给孩子看)那么待会儿,我们就要利用这袋黄豆来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请看活动要求。(课件点击,教师读要求)

(2)合作活动:数一数

生合作数,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好,活动结束。来,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说。

生1:我们小组共有五袋黄豆,每袋黄豆一百粒,一共有五百粒。

生2:我们小组共有九袋黄豆,每袋黄豆一百粒,一共有九百粒。

生3:我们小组共有六袋黄豆,每袋黄豆一百粒,一共有六百粒。

师:看来孩子们都很明确了,几个一百就是几百,是吧?哪个小组还没有说过的?

生4:我们小组共有八袋黄豆,每袋黄豆一百粒。

师:那么一共有多少粒呢?好的,孩子们,那刘老师得再给他们几个一百能凑到一千呢?直接回答刘老师,几个一百啊?

生:两百。

师:噢,你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十去掉两百就是两百。

师:这个十就是一千里面有十个百。那么刚才谁数到了十个百一千粒黄豆的?哪个小组?

师:(接过小组的黄豆来)咱们来感受下。咱们来倒到刘老师的容器里面。好,这是一个烧杯。我们来看一下,大声跟刘老师数出来。我请个小助手帮我拿高点,大家一块看。(剪开一袋黄豆倒入烧杯)好,几百?

生:一百。

师:(剪开第一袋黄豆倒入烧杯)几百?

生:两百。

师:小手伸出来,小手比一比,两百粒黄豆大约有多高呢?咱们做个记号!

师:来,把小眼睛闭上。我再往里边倒黄豆,等一会儿来估一估杯子里一共有多少粒?(剪开两袋黄豆倒入烧杯)

师:好,看一看,大约有多少粒呢?(举起烧杯给孩子们看)谁看出来了?

生1:大约有四百粒。

师: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1:前面倒了两袋大约有这么宽,现在又多了一半,所以是四百。

师:是多了一倍。好,现在是四百粒。假如我再往里面倒两个一百大约会有多高呢?小手伸出来比一比。来,咱们来倒一下。

师:(再倒入两袋黄豆)那现在呢?和你们比的一样吗?比一样的举手老师看一下。嗯,丢了一粒黄豆,所以只能说大约有六百粒。

师:好,你再帮刘老师拿好。咱们接下来数,几个百啦?七个百。

师引导数:八个百、九个百、十个百。也就是……

生:一千。

师:好的,刘老师这有一百粒黄豆,这是一千粒黄豆。比一比怎么样?谁来说呢?

生1:感觉差多了。

师:谁比谁差得多了。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2:多多了。

师:是的,一千比一百多得多了

2、估一估,比一比,感受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

刘老师还带了一叠纸张,(出示一叠纸)这是一百张纸,我再拿一叠,请你比一比,估一估,这一叠纸大约有多少张?

生1:这叠纸张大约有一千张。

师:嗯?它大约有多少张呢,孩子们?

生1:大约有两百张。

师:比一比,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叠纸是它的2倍。好的,孩子们,那这叠纸张有两百张,刘老师要拿几个这样的两百能凑到一千呢?

师:噢,都用手势来回答我了。你们真的很厉害。来咱们一块来数一数,二百,接下来……

生:(师两百两百张地拿出纸)四百、六百、八百、一千。

师:一千张纸有多厚?来,小手伸出来,比一比,感觉怎么样?

生比划,议论纷纷。

师:好厚哦。你们桌面上正好有一张这样的纸,捏一捏。

生捏纸感受。

师:再跟我这一千张纸比一比怎么样啊?

生:差多了。

师:差得怎样?

生:差得太多了。

师:好,轻轻地放下你们的纸。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一千张纸,得需要一棵生长20年的大树才能制造出来,所以咱们平常要怎么样?

生:节约用纸。

师:节约用纸,爱护树木。

(2)1000个人

师:刘老师再做一个小小调查,咱们班有多少个人?

生:55。

师: 55比较接近50。如果我们以一个班50个小朋友计算的话,两个班多少个人?

生:100个人。

师:20个班多少个人?

生:1000个人。

师:说得好,一千个人。那一千人到底有多少呢?能想象的吗?小眼睛往后看看咱们的会场。这个会场就大约能容纳一千个人,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太多了。

师:嗯,太多了。所以咱们平时集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进退有序,不能拥堵。刚才咱们通过估一估,数一数,还不断地比一比,(板书:比)再一次感觉到了一千是一个很大的数。

【评析】刘老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数量1000,领会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了数感。此外,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提问题的好习惯,也为后续的整百数加减做下铺垫,打好基础。

四、动手拨珠,感受位值

1、师:吉利亚看着咱们学了这么多,非常地开心。她的数字城堡里面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学习工具是什么?(拿出计数器)

生:计数器。

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吗?

生:能。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拨?

生1:可以在千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千位在哪里?

生1:千位在百位的前面.

师:千位在百位的前面。还可以说千位在右数第几位?

生1:第四位。

师:小手拿出来比一比。个、十、百、千。好,同桌你来帮她拨出一千好吗?

生2拨珠子。

师:千位上拨了一个珠子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表示一个千。

2、师:刚才咱们是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那你们会在计数器上一百一百地拨出一千吗?

生:会。

师:好,左边的小朋友拨,右边的小朋友数。开始合作。

学生拨珠子,教师巡视。

师:好的,都拨好了。这位小朋友怎么跟刚才的小朋友一样只在千位上拨出了一个珠子,刘老师都看不出一百一百地拨在哪了?你说一说。

生1:是因为我是用一百一百地拨好,要进位的话,我先得把所有的百清空,然后再千位上拨一个千。

师:他说得太棒了。谁能把他的话再简单地说一遍呢?

生2:如果百位满十,清空,在千位上进一。

师:你看,还记得百位满十,先清空,向千位进一。孩子们,你们进一了没有?
    生:进一了。

【评析】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旧知的迁移,通过计数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满十进一”,培养位值观念,并感受学习工具的便捷性。

五、数数交流,提升数感

师:看来,计数器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你们都使用的非常好。让我们我们带着计数器到吉利亚的数字城堡里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数到二百零三

师:请看第一题。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数到二百零三。边拨边数,会吗?

生:会。

师:那得先拨出哪个数?

生:198。

师:198会拨吗?好试试看。

生拨数字,教师巡视。

师:198拨出来了吗?看看跟刘老师拨的一样吗?(课件点击)好,那现在开始吧,一个拨一个数。

生同桌拨,教师巡视。

师:速度特别快,刘老师了解一下,刚才拨到或者数到哪个数觉得特别难?

生:要数到200的时候比较难。

师: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觉得一点也不难?那好,我们就一块来拨出198。感受一下刚才比较难的地方。你来当小老师,指导我一下好吗?先要?

生1:先要拨个位。几个珠子?

师:一个。因为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

师:现在变成了?

生1:199。

师:好,那接下来呢?

生1拨。

师说:再加一个。噢,发现了?

生1:个位満十要清空。

师:对了。说得好!个位満十要清空,你来吧,还是我来?(师生配合完成“个位清空”)

师:清空?

生:要向十位进一。

生齐答:十位满十,清空,向百位进一。

师:噢,十位也満十,清空,向百味进一。所以199数完是数?

生齐答:200。

师:200。好,接下去。跟他一块数出来。201。

生齐:201、202、203。

师:噢,刚才都对的同学举手一下。哇,全班基本都对了。有没有哪些小朋友遇到困难?都没有,好的,请放下。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六数到一千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活动。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六数到一千。那这样,我数一个,你们接一个。好吗?

师:986。

生:987。

师:988。

生:989。

师:1000。

生:不对。

师:不对?哦,那要数多少呢?那你说呢?

生1:接下来不是一千。

师:那是多少?

生1:是990。

师:到底是刘老师对,还是他对呢?我们还是来求助一下计数器好吗?别忘了这个工具会帮我们解决问题。989。好,你们赶快拨出989,看看989的下一个数到底是多少?

生动手拨。

师:好,989。那接下来?

生:接下是要990。

师:那怎么拨出的呢?

生:个位拨一个珠子

师:发现什么情况?

生:个位满十,清空,向十位进一。

师:个位满十,清空,然后向十位进一。十位现在是多少?

生:9。

师:看来真的是你对了,给他掌声好吗?敢于质疑老师的孩子我特别欣赏。不一定老师都是对的,是不是?好,那给我一个机会,我们重新改正。989,接下来要数?

生:990。

师:991。

生:992。

师:速度快。993。

生:994。

师:995。

生:996。

师:997。

生:998。

师:999。

生:1000。

师:999再加1确定是1000?

生:确定。

师:噢。请你们的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先拨出哪一个数?

生:999。

生动手拨,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举手。速度之星特别多。好,哪个孩子来说说?

生1:9加1个位満十。

师:9加1个位是不是满十?有人用手势告诉刘老师要怎么样?

生1:清空。

师:那十位现在呢?

师:噢,也満十了。

生1:清空。

师:向?

生:百位进一。百位満十,清空,向千位进一。

师:哇,你们真的好棒!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师:看来数数高手都在咱们二年三班呢,是不是?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数数有什么秘诀没有?有没有?想想。

生:如果个位是9的话,又加了1个一,那个位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那十位现在刚好是9,9加1是10,十位也满十,然后再清空,清空完以后向百位进一,百位也是9,所以满十清空,向千位进一。

师:你说的非常完整。所有的小耳朵都被你吸引住了。刘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就是不管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3、一十一十地数,数出八百七十后面的5个数

师:太棒了,二年三班的孩子们,接下来再来看一道。一十一十地数,数出八百七十后面的5个数。我想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吧?派一个代表来数,其他小朋友跟着他默数,假如他数对了,咱们就给他热烈的掌声。好吧?你来。来,870。

生:880、890、900、910、920。

师:五个数了吗?怎么样,对了吗?

生:对了。

师:掌声呀?

师:哇,真的很棒。刚才发现890到900的时候,他稍微有点点停顿,你们觉得呢?那地方要注意什么?你说。

生1:十位满十要清空向百位进一。所以就是九百。

师:所以九百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孩子们,一看到9咱们就得特别注意,是不是?

生:是。

【评析】数数是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的数数活动,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无多高,实效性也并不多大。在这节课中,刘老师针对“接近整百整千拐弯数如何数”这一难点,精心组织了数数活动,通过计数器的直观演示,做到层层递进、突破难点。先是集体感受199到200的连续进位,继而通过989到990,999到1000两次连续进位的过程,不但复习了个、十、百、千的十进制关系,而且在数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了1000的形成过程,明白了999再添上1就是1000。本环节刘教师采取了小老师指导、向计数器求助、用计数器验证等办法引导学生知难而上,激发求知欲,掌握拐弯数如何数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做到动静皆宜,课堂生意盎然。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按规律填数

师:看来数字接龙大家玩得特别好。吉利亚喜欢跟会数数的孩子交朋友,她邀请咱们去她的数字密室看看。(课件展示:密室要求填写入门券)

师:入门券就在小棒图的背面,打开填一填。

生动笔,教师巡视。

师:字写得特别漂亮,送你一个写字星。

一分钟后……

师:好,谁来分享一下他的入门券呢?

生1:400、500、600、700、800

师:他是什么规律数出来的呀?

生:一百一百。

师:一百一百地正数了。谁有没有跟她不一样的规律。好来,你把话筒传给她说。

生2:800、700、600、500、400。

师:她跟他数得怎么样?

生:相反。

师:倒数。还有吗?你把话筒再往下传。

生3:598、599、600、601、602

师:孩子们,他又是怎么数得呢?

生:一个一个地数。

生4:我是500、550、600、650、700。

师:孩子们,他是几个几个地数啊?

生:五十五十地数。

师:来,继续传。

生:200、400、600、800、1000。

师:几个几个地数?

生:两百两百地数。

师:这些入门券都对了吗?

生:对了。

师:你看,数数的方法不同,顺序不同,规律也就不同,最后得出的结果也都不一样,但是呢,它们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方法很多,这会咱们说不完,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省略号表示。

【评析】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凸现了开放性,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发散思维,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

2、数轴上确定数的位置

看看能不能进入密室呢?(画外音:祝贺你们顺利进入密室)数字密室里又藏着什么呢?这是一节0到1000的尺子,孩子们,你看到了哪些数?

师:好,你说,看到了哪些数?

生1:看到了0和1000。

师:还藏着哪些看不到的数呢?

生2:这里面藏着100、200、300、400、500、600一直到1000。

师:那你能找到400吗?哎!有个小手指过去了,你说。

生3:400就在黑色的第四节。

师:第四条线上吗?噢,是第五条线上,从零开始数过来第五条线上是吧?也可以说第四格的末端,孩子,你是怎么找到这个400的呢?

生3:我是从100一直数到400。

师:100在哪儿呢?

生3:每100都在一条黑线的下面.

师:孩子,你怎么知道那一条黑线的下面就是100呢?

生4:因为那里有九个空格。

师:也就是把0到1000平均分成了10份,太棒了,给他掌声。

师:所以400就像你们说的,在第四格的末端这条线上,好,那其他的整百数咱们也给它找出来,来,食指伸出来。(引导比划)

生: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师:除了这些整百数,像这样的150你们能不能很快找到?好,你说。

生5:在100到200中间

师:中间有没有偏左或偏右一点呢?

生:没有,就是固定中间

师:固定中间是什么中间?正中间!说的非常好,好聪明的孩子,那再看看,像696呢?在哪儿呢?

生7:就是在600和700的,就是在700的前面一点。

师:696和700只差了几了啊?

生:4。

师:来。接着往下看,969在哪呢?你说。

生1:它在900和1000的中间再偏向1000多。

师:偏向1000多,那咱们就得先确定900和1000正中间的位置,它为什么要偏向1000一些呢?

生1:因为500在900和1000的正中间。

师:950在900和1000的正中间。969比950来的?

生1:大。

师:给他掌声,好。像这样的一个尺子里面其实还藏着所有1000以内的数,那1000的后面是不是也藏着其他的数呢?回家找找看。

【评析】刘老师结合数轴找数,较好地建立了1000以内数的顺序的概念,向学生渗透了数限思想,并为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打下基础。

六、全课总结,提升回顾

1、师:这节课咱们通过比一比,估一估、数一数,学会了又对又快地数出数量1000,深深地感受到了好的方法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2、师:孩子们,大家都知道数是用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量,那么《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这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回去大家可以上网去看看。

【总评】

这节课是一节十分重要但是又比较枯燥的数的概念课,如何让二年级的孩子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来,刘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亲历数数过程,形成数的意识,建立数的概念,感受数的应用,创设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情境,提供具有数学结构的直观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的活动中逐步建立起1000的表象,获得重要的知识:10个百是一千。

1、亲历数数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看,学生对于大数的认识并不陌生,大部分人甚至已经会数1000以内的数,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考虑的就是要怎样让学生去亲历数数的过程,形成意识,建立概念。本课教师通过先让学生自由数,再到有规律地数,继而感受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通过计数器拨出一千、数数接龙等形式,让数的概念愈发清晰,

2、经历方法多样,培养优化意识

学生在看到许多小棒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或者一百一百数,汇总以上方法之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尝试数出1000,继而组织学生进行一百一百地数,汇总出数像1000这样大的数时应一百一百地数比较快,并合理地对后续的学习更大数该怎样数进行展望。

3、强化体验和感悟,注重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数的建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困难。基于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如小棒、黄豆、纸张、人数,逐层递进,先后对100和1000,1和1000进行比较,通过实物感知1000,对1000的大小有了具体的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