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邓海春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早在春秋时期,它就与“随侯之珠”一起并列为当时中国的两大奇珍了。发现它的卞和也因为和氏璧而闻名古今。卞和不仅因为遭到楚厉王、楚武王的误解而失去了双脚,更因为楚文王听从了他的解释而剖开了璞石最终发现了这块宝玉,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宝玉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随着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宝玉的故事流传开来,和氏璧的身价扶摇直上。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用和氏璧为其篆刻了一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皇帝印,并希望它世代相传,这就是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传国玉玺”。是否拥有传国玉玺,成为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重要标准。
威震四海的始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他所创建的帝业,在他去世后仅仅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落人了异姓人的手里。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兵进人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献出了始皇帝印。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始皇帝印被称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命其弟王舜向汉孝元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了地上,玉玺被摔缺了一个角。后虽经能工巧匠用黄金把缺角镶补上,但天下奇宝,却从此留下了瑕痕。
东汉末期,十常侍、董卓先后作乱。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兵攻入洛阳。孙坚驻军于洛阳城南,在一口水井里寻找到了汉朝的传国玺。玺上的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为方形,每边长4寸,上方印纽呈五龙相交形状,缺一角。
据说是黄门张让等人作乱时,负责掌管传国玺的人把它投在井里的。孙坚在获得传国玺后不久在亡岘山阵亡,玉玺先后又落到了袁术、曹操之手。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玺传到了晋朝。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玉玺像被猎犬追逐的猎物,不停地被争来夺去,传至东晋后经过宋、齐、梁、陈、隋几个短命王朝的改朝换代,传国玉玺最后落人了唐高祖李渊的手里。
可惜的是,玉玺传至五代时突然失踪,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玉玺,便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所以在宋、元、明、清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玉玺不断问世,但当时统治者都却而不用,由此可见,问世的传国玉玺很大程度上是一枚枚赝品。
辛亥革命后,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冯玉祥派人到宫中搜寻一枚名曰“金镶玉玺”的下落,搜遍了大小宫殿,问遍了旧文武大臣,也是一无所获。
千百年来,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早毁于战火,有的说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帝为了祀神镇浪将随身所带的传国玉玺抛于湖中了。还有的说传国玉玺现已流传到了国外。众多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却无证可考,传国玉玺的下落,也成了文物史上的千古之谜。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