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邓海春
一直以来,朱元璋给大家的影响都是狠毒、富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践行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理念,在平定天下,甚至是在夺取北方后,就开始了对那些开国功臣、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无情绞杀。如大家所熟知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事件,被牵扯的人数达到了5万人,一时之间,京城官员被斩杀一般有余。经常是一些官员第二天上朝,发现旁边站着的同僚没了,同僚何在?都被关在大牢呢?
最有趣的是,当时由于受牵连的官员太多,竟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官员带着刑具,站在公堂上审案,处理完后,再自己被审。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个明朝大事件。
空印案。明时,按照规定,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有点类似战国时期实行的上计制),所有账目须经户部审核后方能结算。若与事实不符,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加盖地方大印。在古代,交通一直不便,即使是在拥有较为完备的驿站制度的中国,由于路途遥远,也让人倍感艰辛。要说古代的那些官员就是懂得变通,他们往往携带有加盖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结果有一天朱元璋前往户部巡查,发现了这一事件,当即以欺君之罪对户部和地方官员进行处罚。对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其余重责一百,充军边地。
http://p3.pstatp.com/large/3e500080784c0c4ef4a?" />
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之罪诛杀胡惟庸及其同党,受牵连者多达30000余人。为什么朱元璋要啥胡惟庸这个开国功臣呢?一方面是因为胡骄奢淫逸,在朝中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如涉嫌杀害朱元璋的宠臣刘基。另一方面,朱元璋对丞相之职早以心存芥蒂,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成为压死朱元璋保留丞相之念的最后一根稻草。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即废除宰相制度。
蓝玉案。是在朱元璋统治末期所出现的,以诛杀大将蓝玉为目的的一个大事件。当时朱元璋时代的许多开国功臣都以被诛杀,使本身战功赫赫的蓝玉成了出头鸟。朱元璋当即以谋逆罪诛杀蓝玉,受牵连者时人称为“蓝党”,多达2万余人。
http://p3.pstatp.com/large/3e700080be066bfa160?" />
在这些案件中,朱元璋的许多开国功臣都有所涉及,如胡惟庸、蓝玉、刘基、朱升等人。但是,对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朱元璋虽不放过,但也不忍心赶尽杀绝,倒是让徐家风光依旧。
http://p3.pstatp.com/large/3e50008078e421e15f5?" />
徐达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由于功勋卓著,为朱元璋立下大功。被朱元璋赐封于北平。但由于历年征战,加上年老体衰,徐达背上生疽,疼痛异常。这种病不能吃鹅肉,是众人皆知的,却被朱元璋拿来做文章。
朱元璋首先让徐达长子徐辉祖携带亲笔信前往北平,信上要求徐达迅速回南京。徐达哪里敢怠慢,拖着病体,回了京城。
据说,一日,徐达正在家中养病,仆人来报,朱元璋派人前来赐食,这让徐达很高兴。然而打开盒子一看,正是鹅肉,徐达顿时心如死灰,但又不敢不吃,颤抖着吃了鹅肉,不久一命呜呼。但这是民间所说,换句话说,是野史。至于正史,则并无提及。如《明史》中只记载有“召徐达还”和“己末,魏国公徐达卒”。所以这件事情的可信度,有待商榷。
至于为什么“召徐达还”,有人认为,那是要监视徐达,并准备干掉他。笔者认为,这个有多种原因,可能是朱元璋想见他,当然不排除杀他的可能性。
http://p2.pstatp.com/large/3e80006a105a4302666?" />
其实在徐达在世时,朱元璋即有联姻之意,让四子朱棣迎娶了徐达长女,这就是后来的徐皇后。但朱元璋当时可能只是想,让徐家依托藩王,在北平好生生活,却不晓得,徐家最后这般风光。
材料来源:《明史》、《明朝其实挺有趣儿》、《明朝那些事儿》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