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中的奇葩:雅俗共赏的“逆挽诗”

(2016-04-03 20:57:48)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0moxDznhiagYHnF1EUasUsVyGRoQ68ysia3y885tAOIdkPqX2N1OU46q4rxBjdGo9ic0kNZPtgx8K1jpNFpwvJaic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鸡叫

宋:赵匡胤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此诗说前面两句淡而无味,让人看之昏昏欲睡,逆转之后两句忽然豁然开朗,大气蓬勃。


相传明代有人请诗人伦文叙为其珍藏苏东坡所绘的《百鸟归巢图》配诗,伦文叙在审视此图良久后,挥毫写道: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http://mmbiz.qpic.cn/mmbiz/0moxDznhiagYHnF1EUasUsVyGRoQ68ysiadajr4GSDIo2RiaTay5azUR9YeAaBMYxicVWa3dh9rHJWNJUic9fwNosM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某年春暖花开,祝枝山偕唐伯虎遍游杭州风景名胜,竟把杭州太守也惊动了。太守久仰祝之大名,很想附庸风雅,便托人邀祝枝山为其珍藏的一幅古画题诗。祝枝山看那古画:萧索的古渡,参差的垂杨柳,待发的解缆商船,还有一位忧伤的送客少女……一幅离愁别绪相送图。


祝枝山心知那画是太守巧取豪夺得来,决定“放他一把血”,遂说润笔费二百两白银。


太守听了,心痛之极!不想出资,却极想得祝之墨宝以炫耀于同僚,便还价一百两白银。祝枝山笑笑不语,挥毫醋畅,泼墨淋漓,写了四句诗: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写罢,然后抛下狼毫。太守很是生气,心想:这算什么狗屁诗?枉你个诗书名流!


眼看太守要动怒了,与祝枝山交换过眼色的唐伯虎笑嘻嘻趋前:“太守息怒。祝兄的诗是只题了一半,可太守的润笔费不也只给了一半吗?”太守无奈,只得奉上两百两银子。他心知,糟蹋了名画,更得不偿失!祝枝山与唐伯虎相视一笑,又笔走龙蛇,把余下的诗句写完: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有了后面这几句,“送别”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片赞叹声中,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


http://mmbiz.qpic.cn/mmbiz/0moxDznhiagYHnF1EUasUsVyGRoQ68ysiaWs9eiayucj9iaibT6Wchl4MZBWIwqRgaIoD0gyYicG3Gn7kTc3kZftB7K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


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界面吟出:


今日为何浅淡妆?

只因五更贪报晓,

至今戴得满头霜。


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相传皇后生了孩子,永乐帝令解晋吟诗。解缙脱口吟出:


帝王昨夜降金龙,


刚要续句,永乐帝说:“生的是女孩。”解缙续吟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永乐帝又打断:“可惜夭折了。”解缙随机续道:


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帝叹口气说:“早丢到池塘里去了。”解缙续句更妙:


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首顺势而取的逆挽诗令人绝倒一时。


还有一次,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劈头一句是:


这个婆娘不是人,


把老太太差点气死,众宾客个个大惊失色。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出:


儿孙个个都是贼,


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


偷得蟠桃奉至亲。


http://mmbiz.qpic.cn/mmbiz/0moxDznhiagYHnF1EUasUsVyGRoQ68ysiaDEAGibr8FQfNT4SkzvicdpW4hB5KVg03fFbibJ1nW6hPVySaLicU19pVX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相传,清代金农寓居扬州时,曾于平山堂上宴客,乃以“飞”、“红”二字吟诗为酒令。有个商人功底很浅,下笔写了一句讲不通的诗:


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是白的,怎么成了红的?金农马上为其掩丑,前补三句成七绝一首: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