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邓海春
作家邓海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32
  • 关注人气:2,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2015-12-12 22:11:54)
标签:

杂谈

文/邓海春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刘理顺(1582 一1644 )字复礼,号湛露,河南杞县人。

他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哺育成人。从小恪行孝弟,为乡党所器重。20 来岁考中举人。此后虽然会试屡次失败,但他自尊自砺,从不随波逐流。平时扶贫济困,唯恐不及。

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他第十次赴京应试,崇祯帝复查考试卷时,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钦点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其时已53 岁,乡人送匾曰:“天从人愿”。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官至右谕德。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刘理顺为官期间,敢于直言。朝中帮派斗争激烈,他始终保持中立。身为首辅温体仁的门生,但对温从不依附偏袒。一生谆谨诚笃,公余闭门著述,非正人君子不交。他的儿子是崇祯三年(1630 ) 举人,偶尔替人通关节,他得知后曾痛加责打。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甲申(1644 )年三月,一面是清兵南下,一面是李自成义军势如破竹,进逼北京,明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了。崇祯帝知道大势不可挽回,作了以死殉国的打算。这时刘理顺入仕十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右谕德(从五品),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不过,由于他恪守道德,在河南籍官员中威望非常高。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一天,同乡官员们都到刘状元家商议去就。刘理顺严肃地对大家说:“国家存在我们就存在,国家亡了我们应该以死相殉,自古以来作臣子的就认这个理,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说罢,找出自己俸禄及全部积蓄共150 两银子,叫家人送到城上捐助军饷,又命仆人在院子里挖一个数尺深的大坑,准备掩埋尸身。

当月二十九日一大早,他整顿衣冠入朝,拟叩见皇上谋划作背城一战。这当口,李自成军队已攻入城中,他见状立即返回寓所。有位门生傅翰林来拜望,问他的打算。他说:" 贼兵打到我门上,我还可以办得一件事—— 死,其它不必费口舌了。”说完,送傅出门。然后紧闭大门,整好衣冠袍笏,到“天地君亲师” 牌位前拜辞。他的继室万氏、妾李氏已先期自缢身亡。他还有个小儿子,尚幼,托付给仆人。

一切布置就绪,便坐下来磨墨,从容写下自赞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既占科名,岂肯苟全?三忠祠里,无愧前贤。”据说字字端楷,神气不乱。所谓“文信践之”,说的是文天祥实践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古训。写毕,自缢而死。

吊时,由于戴着官帽,帽沿太大,头伸不进绳套里去,他就先踏着凳子,把帽子摘下来,把脖子套进之后,再戴上帽子,摆弄妥帖,最后才把凳子蹬掉。

他在甲申之变殉国,得到南明和清朝的双方褒扬 他自杀之后,不少河南籍义军战士前往吊唁。士大夫颇看重他以死殉国及与李自成军势不两立的行为,南明朝廷赠他为詹事,追谥文正。至清朝又改谥文烈。

材料来源:《 中州人物考》 《 弘光实录抄》 《 甲申传信录》 《明史》《明季南略》《罪惟录》等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