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他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哺育成人。从小恪行孝弟,为乡党所器重。20 来岁考中举人。此后虽然会试屡次失败,但他自尊自砺,从不随波逐流。平时扶贫济困,唯恐不及。
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他第十次赴京应试,崇祯帝复查考试卷时,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钦点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其时已53 岁,乡人送匾曰:“天从人愿”。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官至右谕德。
当月二十九日一大早,他整顿衣冠入朝,拟叩见皇上谋划作背城一战。这当口,李自成军队已攻入城中,他见状立即返回寓所。有位门生傅翰林来拜望,问他的打算。他说:" 贼兵打到我门上,我还可以办得一件事—— 死,其它不必费口舌了。”说完,送傅出门。然后紧闭大门,整好衣冠袍笏,到“天地君亲师” 牌位前拜辞。他的继室万氏、妾李氏已先期自缢身亡。他还有个小儿子,尚幼,托付给仆人。
一切布置就绪,便坐下来磨墨,从容写下自赞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既占科名,岂肯苟全?三忠祠里,无愧前贤。”据说字字端楷,神气不乱。所谓“文信践之”,说的是文天祥实践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古训。写毕,自缢而死。
上吊时,由于戴着官帽,帽沿太大,头伸不进绳套里去,他就先踏着凳子,把帽子摘下来,把脖子套进之后,再戴上帽子,摆弄妥帖,最后才把凳子蹬掉。
材料来源:《 中州人物考》 《 弘光实录抄》 《 甲申传信录》 《明史》《明季南略》《罪惟录》等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