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懋修(1555 一1634
)字子枢(一云斗枢),江陵人。他是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虽然生在宰相之家,却无纨绔之习,自幼积学好古,清约如寒素,在张居正的六个儿子中文才最为优长。继万历五年(1577
)他的二哥张嗣修以关节中榜眼之后,他又于八年庚辰(1580 )科以关节获中状元,其时年方26
岁。至此可谓荣华富贵,前程似锦。
然而,万历十年(1582),张懋修的父亲,改革家张居正死后不久,他的政敌及受过他处分的人便纷纷起来攻击,弹勃他的奏章象雪片一样飞向年轻的万历帝。次年三月,万历帝就彻底改变了态度。开始是追夺张居正的加衔、官诰、谥号,接着是将张家子弟全部削职为民,然后是将张居正生前所重用和提拔过的各级官吏罢的罢,贬的贬。四月,又下令籍没张府家产。这样一来,张懋修全家就大难临头了。
负责籍没的钦差尚未动身,地方官已遵照皇上的指令将张家老小全部闭锁起来。钦差到时,已经由于冻、饿、恐惧而死掉了十几口人。
万历帝满以为通过籍没相府家产,可以发点小财。结果却令他十分失望,搜来搜去仅黄金一万多两,白银十多万两。他和张居正的那些政敌们无论如何都不信当了十多年首辅的张居正就这么点家产,他们怀疑是事先转移了。于是,又开始对张家子弟实施严刑逼供,而且一天紧似一天。
张懋修的大哥敬修,受不了严刑拷打与人格上的侮辱,含恨自杀身亡。懋修本人也愤而投井自杀,被人救起,又几天不吃饭,仍然没有死成。同情张家的人迅速把逼死人命的消息传到了朝廷。与张居正共事多年、对他还多少有些感情的新首辅申时行终于设法使逼勒家产之事暂缓下来,最后不了了之。
追不出更多的财宝了,懋修与他的叔父居易、二哥嗣修都被流放到烟瘴之地。流放的具体地点未见记载,至少有两个地方是到过的:一是江西的南昌,一是四川的江津。这两处相隔甚远,大概是来去经过了不同路线,或者中间换过地方。
突然而来的巨大家难,几乎摧垮了张懋修。自杀未遂,他便舍弃一切,成天抱着亡父的遗著,研读整理。并且努力搜求那些散佚了的作品。每到有所触动时,就悲怆呜咽,泣不成声。亡父的遗著上到处都洒有他的泪渍。
在流放地,他有时也写诗抒发情怀,诗中多带有愤恨不平之气。他缅怀亡父的业绩,痛恨世事的翻覆无情。更痛恨父亲的政敌与万历皇帝本人。深沉的痛苦,使他从内心里动摇了“忠君报国”的信条。凡是碰到要写“万”字与“历”字,他总是颠倒过来,让它们头朝下。幸亏是边荒之地,文网稀疏,要不然又是死罪一条。这场大灾难一直持续了四十年。到天启二年(1622
) ,张居正的案子才得以平反昭雪,懋修和他的家人才得以重见天日。他从流放地返回家乡时,已经68
岁了,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归”。回乡十二年,这位饱经沧桑的状元公才与世长辞。
他是身经厄难的明代状元中的最长寿者。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