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2015-10-07 20:25:10)
标签:
游记古道芝林浙东小九寨沟杂谈 |
分类: 精美散文 |
清晨,我来到了四明山红色堡垒朱敏村。这里群山环绕,山峦连绵,小山村依山而建,古朴清静。我要从此起步,徒步前往芝林浙东小九寨沟景区。
听人说,只要在许村过一个四福岭古道就可抵达。我从朱敏来到了许村,只找到许家古道,问问村民,是同一条古道,只有这条道才能通往芝林、大坪地、大隐、宁波四地,也称为四分岭。
古道整洁而干净,似是刚驳过,起步的台阶是用大块方石砌成的,渐渐地就用乱石铺就了,道路也就有些变窄了,路两旁修长的翠竹叶子遮掩了大半个天空。
前面有一个亭子,叫三峰亭,亭子前有一片空旷的天空,原来是一个小水库,像一面镜子,青山绿水倒影在水中,透着一股翠绿。
路边有一个土庙,叫冷水庵,是当年山民赶路歇歇、竹笋交易的热闹之处,现在只剩一间屋面的破败的土房,似乎已被世间遗忘。
没有高山攀登,似在平原漫步,道路两边出现的是无边无际的毛竹林,风一吹,沙沙的响。没有鸟鸣,没有兽吼,只有很多很多美丽的花蝴蝶在小径前翩翩起舞引路。
又过了几个亭子,道路右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条大溪,溪水汹涌奔流而下。白色的塑料袋、彩色的包装纸和各种色带及枯枝败叶都缠绕在溪边的灌木枝叉上,我知道这是因为前几天的台风,山洪爆发,小溪猛涨留下的痕迹。
溯溪而上没有多远,我看到了溪坑上一座三孔的石砌古桥,桥额上“白岩桥”三字清晰可辨,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白岩桥吗?旁边还有一座庙,果然是白岩庙,这里就是大坪地,心中一阵狂喜,芝林也就不远了。
庙前大溪里有两位山民正在钓鱼,清澈的溪水从上游下来,溪水很大,但溪坑里都是透明见底的,我惊异于这样也能钓鱼?
天空下起了濛濛细雨,整个小山村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我向山民请教前往芝林的路。山民指了指溪坑说:“这就是白岩溪,顺着溪边道路可以通往小九寨沟,也就是芝林了。”我说我就是从那边来的,那是许村。“不是的,你一定要从古桥旁顺溪而下,溪在哪里,路就在哪里,不过前两天刮台风,溪水都漫过了古道,现在溪水还很宽很深,不能走啦。”我一呆,山民瞄了我一眼,继续说:“还有一条道是要翻山越岭的,就是从村后的古道上去,一直往前就可以了,翻过去也是小九寨沟了。”
顺着山民的指点,我从村中石阶道向上走,离开了小山村又一头扎进了阴郁浓密的毛竹林。密密的竹林将细雨都挡住了。前面是不断抬升的无穷的台阶,寥寥几个垒成城墙一样的圆圆的古堡寂寂的藏在竹林深处,那是山间的坟墓,我已经毫不害怕。
台阶不知什么时候走完了,剩下的是竹叶铺地的泥泞山路了,好在有人长期踩踏的痕迹很明显的,只要顺着走就是了。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前面是两条泥路,一条右边略往上行,一条左边略往下行。我坐在路口石头上默默歇歇,脑子里记得山民说是要翻山越岭的,那一定要向上行的,我选择了右行。
向上,竹林小道越来越浅,时有横七竖八的毛竹倒在路上,要奋力绕过去才行。竹林森森,地面却很干净,只有黄黄薄薄的竹叶铺了一地,竹和竹之间,似乎都是条条小道。在越过几根倒伏的竹杆后,小路前面就是茂盛的灌木丛了,向前拨开一点灌木丛,似乎已经找不到小路了。四周是寂静的茫茫竹海,我无奈原路返回。
退回到三叉路口,我尝试着走左边略往下行的小路。也是黄泥小道,同样是竹径中穿行,越过了几个小土坡之后,路是沿着一条小溪沟而行的。记得电视中讲野外生存时说,顺着小溪是最容易走出丛林的,无论道路如何,我只要沿着小溪走就行了。路是越来越难走了,成片成片的竹林不见了,取代的是矮矮的灌木荆棘和松柏树枝了,路上的石块东倒西歪,每踏上一脚都要分外小心。小路在一大片倒伏的灌木丛下消失了,哗哗的溪水越过几块大石头向下倾泻了好几个台阶。我镇静地将两脚稳稳的踏进溪坑,让冰凉的溪水没过双鞋,没过小腿,我在溪坑间小心翼翼的用登山杖探询着往前趟,翻过了乱石坎,转过一个水坡,我看到了前面山脚下草丛树枝间露出了房子的一角,有房必有路,不管通往哪里,我终于走出来了。
野草齐腰高,旷野间似有一条小道通往房子的,我加速行进,终于看到了房前一尊观音菩萨抱着小孩立在草丛中,房子只是一个工棚仓库,是空旷的,没人。继续前行,路越来越宽了,在越过一个山坡边和一大丛灌木后,我突然看到了络绎不绝的人群、坚实的石头路面和晶莹剔透的溪水。“这里是哪里?这里是小九寨吗?”我问旁边经过的人。人们都惊疑的停下了脚步:“这不是小九寨是哪里?你是从哪里来的,穿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