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五老峰上
(2014-10-03 13:16:30)
标签:
厦门厦大五老峰南普陀寺杂谈 |
分类: 精美散文 |
清晨,天刚濛濛亮,整个鹭岛还未从睡梦中完全醒来。我一个人悄悄地从厦大门口起步,去爬五老峰。
道路甚是整洁,路上没有行人,路灯还星星点点的亮着。没走几步路,一拐弯就到了南普陀寺,五老峰在南普陀寺后面。
寺前广场佛炉上香烟已经袅袅,飘飘荡荡在莲花池上空。寺内佛声阵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与钟钹铙鼓的撞击声不绝于耳。
穿过天王殿,路过钟鼓楼,一眼就望见大雄宝殿内身披黄衫的和尚大师正领着一众寺僧和善男信女们在诵经绕佛。欲向殿内看个真切,一旁的监寺摇摇手,示意不要跟近,正做早课,切勿打扰。
沿大雄宝殿侧廊走过,迎面是有着八角亭建筑、三重飞檐的大悲殿,大悲殿前菩提树永远枝繁叶茂。
绕过大悲殿,后面高耸的是藏经阁。
从阁前拾级而上,石坡边上镌刻着淡淡的“五老峰”三个字,比几步开外金光灿灿的“佛”字要低调内敛很多,几乎被忽略。“五老峰”三字骨气洞达,爽爽有神,是民国七年当地华侨黄仲训所题。“佛”字大约有三、四米高,形体饱满,圆浑流畅,系光绪三十一年大和尚振慧亲笔所书,距今差不多都有百年历史了。
过了佛门,也就是来到了五老峰的进山步道。沿着台阶一级级而上,沿途已逝方丈们的舍利塔和碑文石刻随处可见。每上去几十个台阶,旁边就会有一个小花园样的院落平台出现,大都已成遗址,藤蔓杂草和相思树、榕树共生。忽见一院落,上书“兜率陀院”,兜率陀是梵文,意思是知足,是寺中高僧大德静养之处,记得传记中说弘一大师、太虚法师等就曾在此闭关静修,著书弘法,不禁肃然起敬。兜率陀院的门是关着的,朴旧静寂,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修行者。
台阶两侧是闽南常见的三角梅、刺桐树等花草树木,没有露水,没有霜结,只是迎着风微微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忽然看到路边树立的告示牌,上书花草树木要保护之类的,立牌人为南普陀寺,铿锵有力的宣示着五老峰自古以来就是南普陀寺的寺产,现在仍属于南普陀寺的有效管控之中。又上一层,再见一告示牌,上书:“五脑意如何,最怕火星落。谁知五脑意,要问郭沫若。”立牌人还是南普陀寺,这意思我就不懂了。
又见一亭子在前,努力迈步顺小径直奔,藤萝枝条充塞过来,推开了又合拢,没有一点空隙。
亭子是到顶了吗?怎么没有峰顶的标记,我正在疑惑,抬头一看,似乎前面还有一个峰顶比亭子要高些。
再一次发力,挨着两边的灌木丛穿越。前面一平台豁然开朗,终于到顶了,所谓峰顶揽月。恰在此时,“嗒—嗒—嗒—嗒”,舒缓嘹亮的起床军号声在远处山谷中传来,天亮了。
站在峰顶远眺,脚下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清晰在目,岸边红顶白砖的小楼林立,更有两柱双子塔摩天矗立,再前面就是大海了,还有演武大桥,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鼓浪屿的身影。
坐下来休息,我终于悟到了修行要起早的意思。芸芸大众一天忙到晚,为谁辛苦为啥忙?大都是为他人忙碌罢了。五更早起,昨日之事已逝,今日之事未来,在这一天难得的空档里,留一点空间给自己,或敬香念佛,或闻鸡起舞,或黎明脚步,所做的才是自已的自由自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