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从“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各语篇主题意义”“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建构单元大观念”“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四个方面展开,真正落实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在总目标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目标扁平化、内容碎片化、过程模式化、评价表面化等问题,使得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无法有效落地课堂。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全局视角审视整个单元的学科育人价值,实现教学目标立体化;二是在充分考虑各部分内容之间关联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三是根据主题意义和语言习得的规律有序设计教学活动,避免过程模式化;四是从单元整体角度评价教与学的效果,反思改进教与学。
一、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各语篇主题意义。
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意义是关于主题的陈述性表达。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
二、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建构单元大观念。
单元主题是大观念得以建构和生成的物质基础,单元大观念本质上是在单元层面围绕多个语篇的子主题建构和生成的结构化知识。英语学科大观念需要借助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双重视域进行透视,即将其分为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补充。
(一)深入探究语篇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提炼单元的主题大观念。主题大观念包含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之中,为学生学习语言和探究主题意义提供语境,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基于主题建构并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和结构化语言,提炼单元的语言大观念。语言大观念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与体悟的关于语言是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的知识结构、方法策略和学习观念,是辅助主题大观念建构的重要中介工具和过程载体。“
(三)基于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建构单元大观念。英语学科大观念是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的有机融合。语言大观念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主题大观念将课程育人作为主要目标,二者侧重点不同,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教师要在单元大、小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具体学情,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应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各课时的主题、语篇及教学内容来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整体梳理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其二,单元教学目标不是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简单叠加;其三,各个课时教学目标虽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它们不是分离和割裂的,而是从不同维度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其四,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与单元大、小观念相融合,从认知、情感和态度三个层面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其五,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情。
四、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教-学-评”-体化设计。
《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从“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各语篇主题意义”“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建构单元大观念”“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四个方面展开,真正落实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在总目标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目标扁平化、内容碎片化、过程模式化、评价表面化等问题,使得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无法有效落地课堂。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全局视角审视整个单元的学科育人价值,实现教学目标立体化;二是在充分考虑各部分内容之间关联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三是根据主题意义和语言习得的规律有序设计教学活动,避免过程模式化;四是从单元整体角度评价教与学的效果,反思改进教与学。
一、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各语篇主题意义。
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意义是关于主题的陈述性表达。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
二、基于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建构单元大观念。
单元主题是大观念得以建构和生成的物质基础,单元大观念本质上是在单元层面围绕多个语篇的子主题建构和生成的结构化知识。英语学科大观念需要借助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双重视域进行透视,即将其分为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补充。
(一)深入探究语篇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提炼单元的主题大观念。主题大观念包含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之中,为学生学习语言和探究主题意义提供语境,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基于主题建构并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和结构化语言,提炼单元的语言大观念。语言大观念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与体悟的关于语言是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的知识结构、方法策略和学习观念,是辅助主题大观念建构的重要中介工具和过程载体。“
(三)基于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建构单元大观念。英语学科大观念是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的有机融合。语言大观念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主题大观念将课程育人作为主要目标,二者侧重点不同,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教师要在单元大、小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具体学情,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应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各课时的主题、语篇及教学内容来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整体梳理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其二,单元教学目标不是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简单叠加;其三,各个课时教学目标虽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它们不是分离和割裂的,而是从不同维度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其四,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与单元大、小观念相融合,从认知、情感和态度三个层面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其五,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情。
四、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推进“教-学-评”-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