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班级家长微信群,打造家校合作联盟(吴小妮7)
(2018-11-14 20:43:59)分类: 六年级一班 |
用好班级家长微信群,打造家校合作联盟
如果换一个维度,“利己”这个看似缺陷的本能,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尤其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方式,因势利导,让家长认识到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含有教育的深意,都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从而增进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打造牢固的家校合作联盟,使家校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取得家长支持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他感受到你所做的一切能让教育充满希望,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为此,我在家长微信群的管理上花费了一番心思。
一、把微信群当做宣传班级正能量的窗口。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由误会和猜疑而起。因此,让家长做到你在做什么,让班级生活透明化,对增进双方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于是,班级有重大举措之前,我会在家长群里进行说明动员,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每次活动之后,我会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的收获和变化。
我也会把班级生活展现在家长群里,比如班级的学习共进会的会长为组员讲解题目、老师为孩子们进行辅导、班级加油站里同学们互相鼓劲打气的只言片语、课堂上孩子们专注的思考、主题班会上的激烈争辩、趣味运动会的欢声笑语等等,我会拍照片或者视频,传到家长群里和家长们分享。
把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家长面前,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班级的生活,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从而对老师更信任,对学校更放心,也会更支持班级的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把家长微信群当做传递科学养育观的平台。
我认为,与其直接告诉家长怎样做,不如引导家长去领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长会主动做出改变。
在班级每次活动之后,我会在群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家长关注教育行为背后隐藏的信息,影响家长的育儿观。
班级刚开学时,为了改变早上交作业时混乱无序和耗时过长的现象,帮助孩子们形成有序高效的习惯,我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材料盒,各学科作业按照固定顺序放好,走进教室时顺次放在相应位置上。
第一天只有十几个人带着作业盒走进教室,按序交好作业。我没说什么,拍了交作业时的照片发到群里;第二天按照要求做的人明显增多了,大约有二十多人,我依然拍了照片发到群里。第三天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些人。第四天,我写了一段点评,发到了家长群里: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不同,这些特点和习惯决定了他们在未来发展上的区别。第一种人,是第一天就按照老师要求做的学生,自觉主动,善于听取正确的建议,有较强的执行力,是最受欢迎的合作者,也会是班级里走得最快的人;第二种人,他们乐于接受身边那些有益的做法,并做出改变,是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人,也会是班级里进步最快的人;第三种:他看不到别人做了什么,但家长看到了,会提醒孩子,于是孩子也改变了,这个孩子无疑很幸福,因为在自己懵懂的时候,有一个能够引领他学习好方法的家长。
家长们领悟了我这样做的深意。第五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按照统一规格交作业了。
总会有家长不理解的时候。
有一次,孩子们要交保险费。平时我的要求是早上收齐,九点钟把钱交到财务室。可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班级有二十多人忘记带实践费。孩子们开始自己想办法了:有的打电话找妈妈,有的去找老师借,有的和同学借,有的让同学妈妈帮忙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管怎样,9点钟全部交齐,钱准时送到了财务室。
中午,有个家长在群里问我:“高老师,我下午过去交钱行不行?”还没等我说话,另一位家长说:“9点以后都不行啊!你还要下午。”明显带着情绪。
我看到这里,赶紧奉上这段关于社会实践费的点评:
今天的保险费,全班同学都在9点之前按时交齐。从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灵活的处理方法和浓浓的亲情,与大家分享如下:
有些孩子按时带钱到校,在早上及时上交,这样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做事井井有条,家长们是幸福的,孩子长大了;有些孩子去找其他老师或者同伴拆借,他们是非常灵活的孩子,他们善假于物,能够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孩子想到了找妈妈,这些妈妈也是幸福的,因为你们是孩子温暖的港湾,给了孩子们安全感。当孩子们知道你们排除万难送钱到学校的时候,她的心里该是多么感动、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呀。
尤其赞扬的是孩子们的遵守规则的精神,在这期间,没有人因为自己的困难来要求老师改变规则,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克服困难维护集体规则,这尤其难能可贵。而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让他们受益终生。
这位抱怨的家长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说:“真是处处都是教育啊。本来想回家骂孩子一顿的,这回不骂了,要夸孩子啊!”
通过点评,弘扬正气,引领主流,传递积极正向的教育观和育儿观,使家长能够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正确看待并积极评价老师的教育行为,相信老师的行动,会帮助孩子发展得更优秀。不知不觉间,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改变,逐渐和学校同频震动,这时的家校合作,就成为一个坚固的牢不可摧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