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4-10-03 15:52:21)分类: 课题研究 |
2014-2015学年度禹城市小课题立项申报表
立项证书编号:
一、
课题名称 |
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研究 |
||||
课题负责人 |
李富荣 |
手机号码 |
|
个人邮箱 |
Lfr578@163.com |
课题组成员 |
李富荣 |
负责人学段 |
低段 |
负责人学科 |
语文兼班主任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如何发现的问题,为什么开展本项课题研究) |
研究新课程理念下与学校发展实际相匹配的班级文化创建,已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深化过程中的一个凸显课题。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和谐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班主任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礼仪、书画艺术教育为切入口,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力争使每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情趣,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但在现实中学生在校行为中仍有很多有待改进的不良表现,如不爱护公物、学习氛围欠浓厚,礼仪习惯还有不尽人意处、班级布置缺乏个性与实际教育意义等。另外,在现实中班级建设也不乏存在班级就是桌椅加学生,班级就是一个管理者加几十个被管理者或者班级就是“知识牢狱”等现象。实际上教师良好的教风、班级良好的班风、学生良好的学风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班级文化创建能否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进程。班级文化的创建,也是对传统班级形态、教育模式的一种继承和科学辩证否定,因此,认真研究和创建班级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尊重班级文化建设风格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不断追求提高班级文化创建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显得极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里所讲的是教育人的环境,其实更使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发展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一个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所谓班级文化创建,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使人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觉得这一课题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更加规范而良性的局面,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开始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探索与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所在年级班级文化的创建能有所效果,班级形成良好的风貌,打造特色品牌班集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求细化本课题所涵盖的内容,分三五条具体表述并简要解释) |
(1)班级文化的现状研究。 通过对本班现有班级文化生态的调查研究,了解与把握班级文化的现状、基本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个性化班级文化创建的实践探索。 ①个性化班风的构建。 ②个性化班级环境文化的营造。 ③个性化班级管理文化的打造。 ④个性化班级活动文化的创设。 (3)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 (4)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的理论分析。 探求建立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塑造班级精神、创造具有普遍满足感的文化氛围、创造合理的个性班级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究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个性发展、提升人文素养的影响。 |
3.本课题研究特点及所设想的主要创新点(作为推介课题和推广成果的依据及参考) |
本课题研究特点: 这一课题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①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②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更加规范而良性的局面,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③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可操作性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具体,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推介性。 本课题的创新点: (1)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新形势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视角,是对传统班级文化的挑战。 (2)个性化班级文化创建的思路,丰富与发展了课改的内涵,扩大了课程改革的外延,是“全人教育”的有益促进。 |
4.本课题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条目列举几种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如何运用) |
从班级文化现状的调查入手,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个性特点,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课改背景下的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构建模式。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个性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实施策略,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个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建立适合本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塑造班级精神、创造具有普遍满足感的文化氛围、创造合理的个性班级文化生态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 |
5.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条件及保障措施(可分条列举能体现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的例证、时间保障及拟采取的其它可保证研究成效的措施) |
(1)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可操作性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具体,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2)我校是一所具有教科研优良传统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的重要指导思想,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的力量和作用,对于教师们的教科研活动一定会给予大力的帮助和经费支持。同时,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班主任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礼仪、书画艺术教育为切入口,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力争使每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情趣,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3)主持人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业务骨干,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4)近年来,课题主持人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于2012年荣获“山东省创新班主任提名奖”;曾被评为德州市教学能手;参与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即将结题;参与德州市规划课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先后参加多次优质课评选并积极撰写论文,所写论文曾在省市获一等奖。 (5)主持人所带的班级在每学期的每个月都被学校评为“好习惯行为示范班”“经典诵读优胜班”“午写优胜班”,一直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积累了实践资料,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
6.说明每个研究步骤展示过程性研究资料的平台和积累方式(比如博客、网站等)和过程性资料记录方式(研究日志、研究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管理与教学反思、研究论文、观察日记、调研报告等)。要求事先考虑、分条目陈述并略作解释。 |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①查找资料,调查分析研究班集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反思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②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申报。 ③采用请专家、教师等多种方式提供修整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的研究探索方案。 展示平台和积累方式:课题博客。记录方式:教学反思、调研报告。 (2)第二阶段: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①主持人以自己所在的班级为单位,尝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②完成课题基本内容的研究,实现具体研究目标。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定期小结交流,提炼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措施及时撰写研究心得。 ③对中期研究作出总结,提出改良方案,进行论证。 ④创立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总结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策略,所在班级文化的创建初见成效,班级形成良好的风貌。在学校其他班推广实施。 展示平台和积累方式:课题博客和学校网站展示并交流。 记录方式: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教育叙事、照片、研究报告等。 (3)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展示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展示平台和积累方式:课题博客。 记录方式: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照片汇总册、结题报告等。 |
7.本课题研究中期成果及其成果具体呈现形式,要求分条目陈述并略作解释(除中期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外,可从以下方式中再择取几种作为中期研究成果:教育叙事(随笔)、研究日志、研究感悟、观察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
(1)创建班级环境文化,展示集体精神风貌。我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我们在教室的创设布置上,包括教室内的名人名言、专栏板报、课桌的摆放乃至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都注意赋予班集体和谐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A、墙壁——个性的展示台:“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来露一手”等。 B、图书银行——知识的殿堂:美其名曰“快乐岛”。 C、黑板报——知识的沃土。 D、争星榜——积极进取的平台。我的“星光卡”活动曾被山东教育电视台以“播种童年的星光”为主题而播出,效果很好。 成果呈现形式:照片、教育随笔、研究论文等。 (2)建设班级礼仪文化,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A、学生礼仪。“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项自觉,五个认真,六个做到”等。 B、教师礼仪。“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以身作则。 成果呈现形式:照片、教育随笔、研究论文等。 (3)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焕发集体生命活力。 A、 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风,设计班级标志。 B、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C、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成果呈现形式:照片、教育反思、研究论文等。 (4)创建班级活动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A、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B、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 C、借力家长委员会开展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进课堂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 成果呈现形式:照片、教育反思、研究论文等。 中期研究成果总形式: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照片汇总册等。
|
8.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及其成果具体呈现形式,要求分条目陈述并略作解释(除研究总报告和研究论文外,可根据课题研究性质择取以下成果形式,作为结题鉴定材料的附件:调研报告、观察日记、教育叙事(随笔)、研究日志、研究感悟、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
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班级文化创建成效明显,既有“硬文化”建设的显性成果,也有“软文化”建设的隐形成果,班风、班貌有着明显的进步,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1)研究论文集: ①创建班级文化,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舞台。 ②创造人文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③创建班级活动文化,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④班级文化的创建促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 (2)各类表格汇总。包括: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表;班级活动内容汇总表;一周表现量化考核表等。 (3)照片汇总册:板报、展板、争星榜、墙壁展示学生个性的照片;班级各类活动的照片等。 (4)教育随笔集。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过程中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所思所感所悟。 (5)研究总报告:《创建班级文化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主要成果形式
序号 |
研究步骤(起止时间) |
研究重点与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2014年9月—2014年10月 |
①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和理论调研、分析。 ②完成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申报。成果形式:教学反思、调研报告。 |
李富荣 |
2 |
2014年11月—2015年5月 |
①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选定实验班级。 ②完成课题基本内容的研究,实现具体研究目标。 ③对中期研究作出总结,提出改良方案,进行论证。 ④创立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所在年级班级文化的创建初见成效,班级形成良好的风貌。 成果形式: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教育叙事、照片、中期研究报告等。 |
李富荣 |
3 |
2015年6月—2015年7月 |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展示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成果形式:教学反思、研究论文、各类汇总汇总表、照片汇总册、结题报告等。 |
李富荣 |
4 |
|
|
|
四、审核意见
学校审核意见 |
负责人签名:
|
乡镇校办审核意见 |
负责人签名:
2014年9月 |
市教科所审核意见 |
负责人签名:
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