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怀疑”,比如怀疑天是否会下雨,怀疑物价是否会涨,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病,等等。怀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本身没什么错。任何科学家的研究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而社会的进步也是起源于对旧事物的怀疑。先有怀疑,然后才能有研究、探索、行动。
哲学家也在“怀疑”,但他们怀疑的东西要比我们抽象得多,而且范围大到整个宇宙。他们的做法不仅仅是怀疑,而是被冠以“怀疑论”。也就是怀疑从一种个体日常思维行为上升到抽象的哲学思辨理论。
说到怀疑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休谟。休谟几乎成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同义词。那么,应如何看待休谟的怀疑论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休谟的怀疑论是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的。这必须从休谟所处的时代谈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生长在当今并受当今社会的影响这件事暂时忘掉,而把我们自己放到18世纪,这样才对休谟公平合理。
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也是为资产阶级革命铺路的启蒙运动流行的时代。宗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主要的绊脚石之一,因此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攻击目标。休谟认为,只有两种知识是可靠的,一是不依赖经验而独立存在的东西,比如数学和几何定理;二是纯粹靠我们的感官证实了的东西。除了这两点以外,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具备上述知识的“一切书籍都是胡扯,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烧掉”。宗教的教义显然不是休谟所承认的知识,因此宗教就是胡扯。迷信也是胡扯。神话当然也是胡扯,不过如果神话只是为了消遣,哲学家就懒得理它了。
也就是说,休谟为“可知”和“不可知”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圆圈。在圆圈以内的,我们可以知道。在圆圈以外的,我们无法知道。所以说休谟的不可知论不是绝对的不可知,而是他自己说的“温和的不可知”。他早餐会心安理得地吃一个苹果,而不会因为怀疑这个苹果是不是真的而拒绝吃它。
休谟在这一点上和康德非常相似。康德也认为世界是二元的。有些事是人的理性永远也无法理解的。他因此提出四个著名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之所以没有正确的答案,是因为这些问题超出了人的认识范围。人不应该花力气去研究自己本来也无法知道的东西,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可以认知的事物上。换句话说,哲学也是有边界的。
休谟的怀疑论揭露了宗教的荒谬,因此是进步的思想。
休谟本身是经验主义者。但他和英国经验主义者洛克以及贝克莱都有区别。当然和欧洲大陆派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区别就更大。作为经验主义者,休谟几乎不屑与理性主义者争论,因为在休谟看来,理性主义缺乏根基,根本就是空中楼阁。而一般的经验主义离不开归纳法和因果关系的推论。休谟认为这两样东西都是不可靠的。
简单讲就是,我们反复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通过归纳法得出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结论是可以,但不能认为太阳永远会从东方升起。也就是说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疑的。实际上明天太阳会不会从东方升起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许多次观察表明着凉就会感冒。但休谟认为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不可靠的。我们只能知道着凉和感冒有某种联系,但前者是否是后者的因,我们绝对不知道。着凉和感冒与其说有因果关系,还不如说只是人的一种习惯判断。
怀疑是出发点,可以有许多后续的途径。一种是:怀疑--绝对不可知--放弃+宿命论;一种是:怀疑--绝对不可知/暂时不可知--放弃/研究发现可知--新的怀疑;最后是:怀疑--研究发现可知--再怀疑--直至完全可知。我认为只有中间的途径是正确的。
休谟的论述有许多漏洞。我们都知道,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了镓、钪、锗三种当时未知元素的存在。后来表明,门捷列夫的预测完全正确。这个休谟很难解释,因为门捷列夫并没有通过任何感官“发现”这些元素,而完全是靠推理。同样,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也不是通过感官的观察而是逻辑推论。
休谟的问题在于,和所有西方学者一样,他为了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而把不可知论推向极致。实际上我们知道的东西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休谟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只是为“知识”划了一个圆圈,但没有为“可知”确定明确的时间和空间节点。比如罗素的火鸡最后会犯错误。但在火鸡被杀之前,它的归纳并没有错。就像人总是要死的,但在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归纳和演绎。不能因为反正要死就干脆躺倒算了。归纳和演绎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归纳和演绎是完全合理的。我们对结果也是完全满意的。因为我们的归纳和演绎是有目的的。我们不要求结果绝对精确,只要达到我们的要求就行了。可知也不是什么都知道。部分可知也是可知。
更大的问题是,他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即他的不可知论有什么用?如果不可知论满足于知道“我们很傻”,然后就洗洗睡了。那不可知论就没有任何价值。
休谟在谈因果关系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果关系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一种是主观的。比如一颗小行星高速撞击另一颗小小行星会使后者粉碎。撞击是原因,粉碎是结果。这件事和人的意志无关。每天都在宇宙中发生。没有人类的时候也在发生。这是客观的因果关系,和人的认知没有任何关系。主观的因果关系则是我们“认为”粉碎是由撞击造成的。我们可能认识错了。粉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所以客观的因果关系不会错。只有主观的因果判断才有可能错。对此休谟并未做区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