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天津京剧演出的票价
(2021-11-16 08:36: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沽上行 |
五十年代初天津京剧演出的票价
根据资料辑录
1950年代,京剧演员在天津演出的票价究竟能卖多少钱?这是京剧爱好者经常好奇和提出的一个有趣的疑问。为此,我从故纸堆里寻找一番这方面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辑录于后。过去,多数剧团的票价不上报纸,许多演出的票价讯息从报纸搜寻不到,故本文难免有些遗漏。以下按时间、剧场、班社名称、主要演员、票价这些项目的顺序,介绍如次。从中不难发现,看戏,尤其是看名角演戏,在那些年代价格不菲,票价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份资料对于研究天津1950年代社会、经济、文化、剧史、人文的朋友来说,也许有些参考价值。
这是一份专门针对天津京剧演出票价的史料性的资料文件,同时也可视为这段历史时期天津京剧演出市场的月记录资料,资料性质决定本文对于所演剧目、演员技艺等不必多加铺陈叙述与评论。票价与何等演员及阵容是密切相关的,因而谈到票价,必须谈及演员阵容,但是,并不予评价具体到每位演员、每个剧团这样定价的是否合理。演员属于自由职业者,从旧社会直到1950年代前半期,演员流动性很大,很少固定在一个剧团、一个地方,多是临时组合,为了招徕观众,报纸所登的演员名单不一定与实际到位演出的演员完全相符,虽然属于个别事例,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的。这里所列人名单依据的是当时报纸或戏单所载。另外,币值按当时流通货币标识,均需特此说明。
1950年
1月,
共和戏院:郭韵蓉、谭元寿、张海臣、林鸣霄等。
中国大戏院:宝华社,杨宝森、梁小鸾、梁慧超、马富禄、王泉奎、哈宝山、刘砚亭、任志秋、李荣安、宋继亭、何昆林、张世年、苏世明、邱富棠等。
中国大戏院:叶盛章、叶盛兰、陈永玲、叶盛长、马富禄、张蝶芬、孙盛文等。
2月
中国大戏院:景荣庆、张丽君、姚玉刚、曹世嘉、任志秋、新艳秋、王金璐、慈少泉、王泉奎、谭元寿等。
3月
中国大戏院:言慧珠剧团,言慧珠、贯盛习、王金璐领衔,还有王少亭、王泉奎、朱金琴、任志秋、江世玉、孙甫亭、张蝶芬、慈少泉、刘连荣、萧盛萱、鲍富启、邱富棠、李盛芳、张世年、苏世明等。
4月
中国大戏院:尚小云剧团,尚小云、李鸣盛、尚长春、李春恒、尚长麟、白家麟、尚富霞、崔熹云、方英培、贾松龄等。
真光大戏院:张宗南、虞寄梅、梁忆梅、钳韵宏、李鸣声、宋月华、关韵贤、侯万春、汪鸣辰、姬永周、李砚云、王玉宸、张玉鹏、华世丽、李汝芳、李世兴、郝鸣振等。
共和戏院:尚小云剧团,尚长春、尚长麟、白家麟、李春恒、尚富霞、方英培、崔熹云、纽荣亮等。
中国大戏院:新艳秋、王金璐、任志秋、李鸣盛、周素英、姚玉刚、娄振奎、张永禄、曹世嘉、景荣庆等。
5月
中国大戏院:启社,李少春、袁世海、孙盛武、李世霖、李金泉、骆鸿年、李幼春、邱富棠、纽凤华、刘斌升、叶德林、李元瑞、张盛利、李益春、韩洪奎、张世年、苏世明、刘盛通、董月华等,特邀新艳秋、娄振奎、任志秋参加演出。
中国大戏院:吴素秋剧团,吴素秋、陈少霖、傅德威、马富禄等。
6月
中国大戏院:叶盛兰剧团,叶盛兰、王金璐、小王玉蓉、李鸣盛、任志秋、金少臣、郭和咏曹世嘉、贯盛吉、刘连荣等。
中国大戏院:毛世来、杨荣环、王泉奎、王少亭、王玉敏、江世玉、任志秋、曹世嘉、傅德威、贯盛吉、贯盛习、刘连荣、刘盛通、张世年、邱富棠、苏世明、娄廷玉等。
7月
大观园戏院:韩慧梅、赵万鹏、费玉策等。
共和戏院:周素英、宋玉声、孙玉祥、朱金琴、陈盛泰、朱玉良、冯玉增、江世升、景荣庆、白畹华、谭元寿等。
上平安戏院:王富英剧团,王富英、朱云鹏、王竹君、杨麟芳等。
8月
中国大戏院:北京太平剧社,谭富英、裘盛戎、梁小鸾、马富禄、黄元庆、张德华、何盛清、慈少泉、姚玉刚、阎世善、韦三奎、张洪祥、李世琦等。
群英戏院:叶盛兰、赵蕴秋、梁慧超等。
新华戏院:徐东明、徐东来、李多奎、齐和昌、钱元通、赵文奎、罗荣贵、苏维明、徐和才、哈宝山、贯盛吉、朱桂华等。
9月
中国大戏院:北京新中国实验剧团,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特约黄玉华、李幼春、李元瑞、李金泉、李世霖、孙盛武、娄振奎、高盛虹、骆鸿年、李文英等。
群英戏院:白家麟、米玉文、江世升、宋玉声、张鸣禄、阎世善、朱玉良、李金声、张永禄、贾世珍、钳韵宏、张荣山等。
群英戏院:少壮剧团,周啸天、赵蕴秋、袁金凯、朱玉良、哈宝山、孙玉祥、陈盛泰、崔熹云、冯玉增、景荣庆、钱元通等。
中国大戏院:梅兰芳剧团,梅兰芳、俞振飞、姜妙香、萧长华、刘连荣、李四广、朱斌仙、王少亭、李刚毅、宋继亭、韦三奎、贾世珍、张蝶芬等,特约唐韵笙参加演出
10月
上平安戏院:刘汉臣剧团,刘汉臣、张海臣、刘宫阳、赵万鹏、王紫苓、周素英、杨筱卿、萧英翔等。
12月
共和戏院:赵松樵领导扶新剧社,赵松樵、费玉策、曹艺铸、张海臣、郭云涛、高吟秋、杨筱卿、钳韵宏、周蕴华、何昆林、王紫苓、筱麟昆,特约郭韵蓉、刘宫阳、阎世善等。
中国大戏院:盖叫天父子剧团,盖叫天、小盖叫天、侯喜瑞、朱德芳、朱宝林、任志秋等。
中国大戏院:育化社、和平社联合演出,叶盛兰、毛世来、陈少霖、杨盛春、钱元通、赵文奎、贾世才、任志秋、李盛芳、李荣安、孙盛文等。
1951年
1月
中国大戏院:程砚秋剧团,程砚秋、于世文、李盛芳、李丹林、李四广、孙甫亭、贾松龄、储金鹏、苏连汉、苏盛贵等。
5月
中国大戏院:言慧珠剧团,
新华戏院:李万春之永春社,李万春、李金鸿、吴韵芳等。
天宝戏院(后改名民主剧场):姜铁麟领导青年剧团,姜铁麟、谷春章、马长礼、郝鸣超、张德华、万啸甫、刘韵成、张鸣才等。
中国大戏院:新中国实验剧团,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黄玉华、孙盛武、李世霖、骆洪年、娄振奎、阎世善、李幼春等。
7月
中国大戏院: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二团,方荣慈、李洪春、李宗义、周金莲、夏韵龙、粟承莲、徐和才、陈世鼎、张小杰、曹世才、云燕铭、叶盛长、赵炳啸、韩少芳等。
上平安戏院:宋德珠领导颖光剧社,宋德珠、朱桂华、郭和咏、张金波、张海臣、张德发、赵慧秋、郑万年、刘鳞童等。
新华戏院:杨宝森领导宝华社,杨宝森、王玉敏、王泉奎、任志秋、祁荣雯、哈宝山、孙毓堃、马富禄、刘砚亭、谢虹雯等,琴师杨宝忠,司鼓杭子和。
8月
上平安戏院:吴绛秋、张金波、刘鳞童、蒋世英、张荣善、郭元祥、郭韵蓉等。
中国大戏院:太平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杨盛春、陈永玲、梁小鸾、何盛清、李世琦、张世年、王正屏、张洪祥、慈少泉、储金鹏、高宝贤、李盛芳、李德奎、韦三奎、罗世宝、翟韵奎、刘庆义、阎桂卿等。
新华戏院:尚凌云领导凌云京剧社,尚凌云、陈少霖、徐元珊等。
9月
新华戏院:陈少霖、南铁生、李少楼、张金波、郑万年、朱锡麟、李顺楼、李菊秋等。日场三千起,晚场四千起。
宝华社,杨宝森、王世霞、金少臣、冯玉增、孙甫亭、孙毓堃、曹世嘉、刘砚亭、谢虹雯、苏世明等,操琴杨宝忠,司鼓杭子和。
中国大戏院: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一团,李和曾、叶盛兰、李忆兰、杨菊芬、杜近芳、李吉来、陈盛泰、萧盛萱、王玉让、高玉倩、曹韵清等。
新中央戏院:李少楼、李顺楼、姚炳维、郭菊贞、张海峰、杨孝昆、赵慧秋、穆明德、周蕴华、张佩雯等。
10月
中国大戏院:梅兰芳剧团,王少亭、王世续、宋继亭、李庆山、韦三奎、耿世华、姜妙香、唐荣昌、杨盛春、刘连荣、萧长华、罗荣贵、李春林等。
11月
中国大戏院:太平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梁小鸾、李多奎、杨盛春、陈永玲等。
12月
中国大戏院:李万春领导首都实验京剧团,毛庆来、白玉茹、李金鸿、李庆春、吴韵芳、吴鸣申、景荣庆、赵文奎、刘玉民、卢邦彦、苏维明等。
新华戏院:荀慧生、宋玉声、孙荣蕙、李少广、孙志斌、于金奎、朱斌仙、姚玉刚、茹富华等。
新华戏院:赵燕侠领导燕鸣社于1951年12月28日起,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赵燕侠、朱鸿发、马珪芳、陈少霖、陈喜星、张永禄、崔熹云、叶乃栢、储金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