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火闪烁
——乡下聊斋之二
吴伯义
下乡之初,吾村尚无知青居所,知青组十五人分住四家房东之空屋。逾一年,政府拨款到位,大队乃于村东南隅建知青屋
一排八间,坐北朝南,有院无墙。
村之东南,旧垃圾场也,多有动物骨骸遗弃。晚间,同学如厕,行走带起一串鬼火,随人而行,直至门扉。一人行,带起鬼火同行,众人齐呼:鬼火,鬼火。同学们乃大惊失色,自此不敢一人夜间出门。
偶或夜间去大队部开会,归途亦有鬼火相随。此鬼火在汉代王逸《九思·哀岁》中亦有记载:“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
前蜀之贯休《行路难》诗云:“君不见烧金炼丹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有时夜间行路,田间或有鬼火闪烁,农民说,莫看,那是狼的眼睛。其实,有时候是夜间偷粮人在途中抽烟解乏,非狼也,乃贼也。
鹿城燕人曰:鬼火者,磷之火也,乃磷化氢燃烧时之火焰。磷与水或碱作用时产生磷化氢和少量的五氧化二磷,是无色可以自燃的气体。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大量的磷化氢,遇风可自燃。夜间野外有时看到的白色带蓝绿色的火焰就是磷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