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友与稚交

(2016-09-09 07:22:41)
标签:

随笔

杂谈

分类: 沽上行
小友与稚交
——津沽杂忆之七

吴伯义

      老了,回到了学校,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非常惬意。
      年龄差没有阻挡我的交际,在津沽学院,我交了好多的小友。
      《新唐书·李泌传》:“ 九龄 (张九龄)与严挺之 、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 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 , 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 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这是小友的最早出处,说的就是对于小于自己的志同道合者的敬重。
      小友也称稚交,就是忘年之交。清代黄景仁有《赠程生人中》诗云:“孔融有小友,王充多稚交”。《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我们系的老师们大多是八零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于自己的专业十分精进,于新的理念非常亲和。来到这样的集体,我感觉到自己的落后,一是学问过时,二是方法守旧,三是思维迟钝。不奋起直追,非但领导不了他们,实在是没法融入他们。
      我的方法就是与他们交朋友。和他们交谈,听他们讲课,看他们的著作,与他们交换科研计划。
      社会科学学科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而且是不断交融渗透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里没有绝对的真理与标准的答案。文学的深化,就是不断地读书思考,突破发展。
      王征老师在他的导师的率领下,正在尺牍学的研究上做系统的归纳整理。尺牍学,就是古代的应用文研究,我认真地听了他的研究方向,读了《历代尺牍大全》,增加了我的应用文中书信写作教学的内容。
      甄蕾老师在外国文学史研究领域,选择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比较研究,并且完成了专著。孟昭毅教授对这一研究的评价颇高,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比较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非常适用的。
      李云老师博士方向是清代文学,尤其是清代以降的小说、戏剧。需要阅读大量的文本,同时也写出大量的读书笔记,形成一些论文,这些论文按作家方向投给地方,成为地域作家研究的专著,在核心的期刊上发表。她在学习中,深得科研的堂奥,令我大受启迪。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对于语言学不是十分喜欢,总觉得它偏向于理性思维,在文学系列中是比较枯燥的学科。在文学系,我听了语言学老师们的课程,马遂莲、刘昀、刘巍、董美麟,堂堂都是精彩的课程,学生们是那么的认真配合,我都有些恍惚了,我的大学语言学课程是这么上的吗?
      文学需要激情,我的课程就是这样的。但是,当我听了汪贻菡、陈元峰、赵春霞的文学课以后,才知道什么是激情,如何把学生们吸引进文学的殿堂。我在听课记录上把他们的站姿、走动、眼神、手势这些肢体的语言都记录下来了,吸收到我的教学实践中,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
      宋月是法学专业的,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她的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真的是很少瑕疵;宋智勇本科是地理学,蒋兰本科是教育学,他们从事的是学生管理,每天需要大量的对人对事的说理说法,那种准确的语言表达,威而不怒的表情表达,令我十分赞叹。
      就是他们,还有系里所有的青年教师,成了我的小友和稚交。这十来年,我是跟着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

      我非常欣赏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全文抄录于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六首绝句,有这样几句是我信服的,一是庾信文章老更成,信哉斯言,活到老学到老,艺无止境;二是不觉前贤畏后生,说到了点子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必须向青年学习;三是转益多师是汝师,真是老杜毕生的心得,向所有的人学习,取其所长,补己所短,才会进步;四是不薄今人爱古人,今人才是时代的新人,青年才是社会的希望,向青年才俊学习才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爱吾小友,感恩稚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