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2014-09-03 07:50:47)
标签:

随笔

分类: 沽上行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札记

 

吴伯义

 

http://s5/mw690/003YlWj1zy6LKbnmTWc54&690

      近读张新颖大作《沈从文的后半生》感想良多,如同作家岳南对五四以来的中国学人的绍介一样,张新颖也是大手笔的力作,把他关于研究沈从文的心得,连同详实的史实资料柔和在一起,立体地描画出沈从文的后半生,为我们又提供了一位伟大学者的三维画面。

      诚如作者所言,沈从文的前半生,在已经出版的传记中,已经有了详实而精彩的记录,所以他不再凑热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认为我有必要去做大同小异的重复工作”。因此,他补了沈从文研究的空白,从他的后半生入手去做剔梳爬犁的苦功夫。

      现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多使用口述史的方式去追寻、记载。作者使用的大量沈从文晚年的书信、访谈录,也是一批口述史,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在中国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座丰碑,而其后半生对于文物、文化研究又有了许多伟大的建树,这与其本人的学养不无关系,同时也与当年的政治压力相关,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也。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并在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学作品中描述苗族。由此我们看出沈从文在心底深处是把自己当苗族人看的。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从这简单的履历中可以看到,沈从文的医生是看客的。他的文学才华从青年时期就暂露头角,但是,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压力,使他不能如鲁迅、巴金一样终生从事他所热爱的文学事业,而不得不中断了写作,而投身于历史文化研究。不过,历史是公允的,中国文学史上记着他,中国文化史上也记着他。

      他之所以在坎坷的岁月中还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较好的身体,得力于他的太太张兆和。

      张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张家四姐妹是民国时期的名媛,沈从文追到了排行老三的张兆和,并且终老一生,恩恩爱爱,不离不弃,是一对贤伉俪。在沈从文濒临崩溃的时刻,是爱情与友情托住了他,使他已经憔悴的心复原,甚至在死亡的边缘上把他拉了回来。这是一对真正的患难夫妻,张兆和在给沈从文先生墓碑上题写的诔文中写道: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她对自己心爱的丈夫的最高评价。

      在《沈从文的后半生》里,我们看到一个近于天真的知识分子,对于爱情、对于爱人的执着而专一,在咸宁干校期间,他一天一封给回京看病的夫人写信,倾诉衷情。

      在《沈从文的后半生》里,我们看到一个赤子的家国之爱,对于党。对于祖国,他毫无二心,尽管他时常为自己设计的写作计划落空而烦恼,经常为来自无赖文人攻讂而无奈,但是,他依然调整心态,投入新的研究领域并作出成就。

      在《沈从文的后半生》里,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冷静和思考,他们裹挟在革命的洪流之中,但是在那狂热背后,他的眼睛能够偏离,去审视一些深层的东西,更切合真理的东西。

      确实,张新颖没有单单展示一个人半生的经历,没有只是一味地去叙写一个知识分子的磨难史,,虽然这足以令人震撼;他把笔触深入到一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他们构成的关系。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这就是一代学人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